从22年2月末开始,渐渐地尝试去读历史方面书籍。试图摆脱以往内心某一些执念,像-关于很多书会比较片面,歪曲地撰写不实地时间与人物、、、、、、
在这个城市的第7年,顿感迷惑,恍惚中不在像往年一样勇往直前的去做一些事情,有一些畏首畏尾的念头不断出现。尝试去读书运动,是这两年一直在做的事情。偶尔也会觉得没有“躺平”舒适,但或是还有另一个没有没现实击垮的“本我”在蠢蠢欲动着。于是,读书方面开始重新思索,在这里慢慢发掘不同的前进方向。
记得,在海莲·汉芙写的《查令十字街84号》这本书里,有这样一句话:“人类发明了文字,懂得写成并印刷成书籍,我们便不再徒然无策地只受时间的摆弄宰制,我们甚至可以局部地、甚富意义地击败时间。”像这样的文字,每每映入,直击灵魂。
张玮老师的书(馒头大师),最早开始接触是大学读书的时候,三联出版的书里经常可以读到。后来毕业后,也持续会读一些散文类的书籍,还是会关注三联出的书籍,再到最后就是看张玮老师的电子书。今年再次接触是网络上会检索大数据,定向推送的文章,开始慢慢深入了解馒头大师,看【馒头说】的文字,分享给身边的人去看。
大体是因为到了而立之年,对于诸多事情没有太多情感的判断,渐渐走向客观些的关注,读史可以适当的让自己更真实更开阔的去看待当下。
《历史的温度》是系列丛书,刚读之初以为和《鱼羊野史》是不是有某些相似。读后,发现有极大的不同之处。目前已完成序列1书籍的阅读,在阅读之中也延展了关于历史人物的认知与其灵魂接触,对历史事件的了解让我更有兴趣去阅读相关其他书籍,好像是给生活在现实里的人儿找到另一层境界的入口。其中,人物篇里面印象最深刻的是被众人称为-发现镭的居里夫人的玛丽.斯科沃多夫斯卡,她虽婚姻不幸,但她的一生的成就不仅仅局限于发现镭,而是一个女性对于事业和家国的挚爱,倾尽全力。像爱因斯坦说,“在所有的世界名人当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读到蒋百里,说他是被后世称为【上将】,却没有带过兵;他出身书香世家,他的女婿是科学家钱学森钱老,还有一个自己叫查良镛,也就是后人知道的文学大家金庸先生。
后面也很巧,预约了钱学森图书馆的公益讲座,听了作家吕成冬《他日归来-钱学森的求知岁月》分享的钱学森精神和故事,去了解钱老自小接受的教育,每一个阶段学习的不同语言,后到美国的发展与艰难的归国之路,更值得我们记住的不仅仅是在专业和战略科学家上的启迪,还有就是他在很早给自己设立的人生目标,他韬光养晦的爱国主义情怀,大抵这是伟大的历史人物身上不可或缺的特质。
距离上次更新有1年的时间了,懒于动笔,懈于思考,忽觉流逝的时间太多。既不能说给自己立一个超级大的flag,也不能说继续浑浑噩噩的褫夺光阴。只想用此方式,记录平凡人生活里的些许感悟,在这个混杂不安,知己难觅的流年中。于此同时,也把自己读到的好书记录一下,有缘分看到的人,也许会查阅翻看。
最后分享馒头大师的一篇自序中认真的讨论关于“历史的作用”:写了几年历史,最深刻的体会是:一切都会过去。不仅仅指最坏的时候,比如低谷期、倒霉的时候会过去,人在得意的时候,开心的时候,也同样适用这句话。我们的一生看上去很漫长,但把时间轴拉长,放到历史长河中,绝大多数人其实连一朵小浪花都算不上。读历史,读那些故事里的起起伏伏,让人更容易看得通透。
读史吧,让我们在这个不长不短,不急不忙的日子里活得更通透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