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看汪涵主持的《火星情报局》,里面有这么一个提案——
“不会模仿,不配做火星人”!
鉴于可能有的朋友没看过该节目,我用提案者刘维的原话来解释一下这个提案。
“很多人觉得,模仿是一种表演。不,其实模仿是一种生活技能。我们出生后开始模仿父母,长大后模仿成功人士,我也是通过模仿,再一次站到了舞台,让大家认识我知道我。”
看完这段节目,我用【模仿】这个关键词来扫描了一下我自己,最后得出了一个结论:我的人生,一直在模仿,从来未停止啊!
小学的时候,班里有一个学霸,不仅成绩好还写得一手好字,实在让人羡慕嫉妒恨。于是我开始模仿他的字体,用了不到一个学期让自己的字脱胎换骨,现在虽说也没写得多好,但至少也不算差了。
初中的时候,小伙伴们开始打篮球。那会儿NBA巨星就数科比最受追捧,于是我们开始看他的比赛、买他的杂志、模仿他的打球动作,在放学后的篮球场上,也练出了一定水平。
高中的时候,韩寒、郭敬明是公认的青年文坛双骄,舍友老李也是写作好手,于是我开始阅读他们的书,模仿他们的写作风格,学习老李的遣词造句,倒也摸出了一点门路,成为后来大家眼中“有文采的人”。(当然,我多年前就放弃了小四写作法了……)
现在,我学习PPT设计,也是模仿着秋叶、阿文、曹将、秦阳等众多PPT大神的排版构图、字体应用、颜色搭配和结构表达,一步一步提高自己的PPT设计和认知水平,并在“群殴PPT”上多次获奖。
不要拒绝模仿
说到模仿,我们可能第一个闪过的概念就是综艺节目模仿秀里面模仿明星长相或声音的人。我们经常会说,长(唱)得挺像的,但始终成不了真正的那位明星。
现实中,我们也经常调侃某科技公司——“一直在模仿,从未被超越”。但不可否认的是,人家的模仿是成功的,你每天都在用着它“模仿”出来的产品。
其实,模仿对于我们来说,就是学习。从小到大,我们都被教育要以优秀的人为榜样,学习他们的行动或者作风,包括爸妈常常挂在嘴边的“别人家的孩子”。
就连人类很多进步和发展,也都是从模仿中得来的。
我们模仿蝙蝠,于是发明了雷达;
我们模仿蜻蜓,于是发明了直升机;
鲁班从长着利齿的野草中获得灵感,发明了锯子;
华佗通过模仿动物的动作形态,编创了一套强身健体的五禽戏;
……
不要拒绝模仿。向比你优秀的人看齐,模仿就是一种学习。
学习,从模仿开始
假如我们要从零开始进入一个陌生的领域,最快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呢?
当然是找个老师手把手地教授。
老师教,你学,这不就是一个模仿的过程吗?
因此,对于初入某一领域的小白来说,模仿是最快的入门和提升自己的方法。
这里面其实蕴含着“刻意练习”的概念。
当我们有对象、有目的地进行模仿学习时,我们不断将自己处于“学习区”的状态,这就是在进行着刻意练习,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在较短时间内快速提高我们的某项技能水平。
因此,从小白到达人,只有一个“模仿”的距离。
模仿的最终目的是超越
通过模仿,我们可以快速地让自己从小白变身达人。但如果我们想要成长为大神,那就不能只依靠模仿了。
大神之所以为大神,就是因为其身上有其他人所不具备的能力或特点。如果一味地去模仿,水平再高,也只是另外一个大神的翻版,而不是你自己。
我们常说:不做第二个谁,要做第一个自己。
在模仿的过程中所积累下来的经验,会使我们慢慢拥有自己的判断和思考。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就要去寻求突破与创新,这样才能够促使我们的能力与认知更上一个台阶。
因此,模仿只是一个过渡阶段。
模仿,是为了学习提高;但最终还是为了突破与超越。
最后,我们以汪涵在《火星情报局》上的总结作为这篇文章的结束语吧。
PS:我现在正在模仿的人,是彭小六。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