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很多你以为的健康知识都是错的!(上篇)

最近在读《失传的营养学》,感触良多,和之前的很多旧有认知形成了冲突。

一、对亚健康的认知

旧知:

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又叫“慢性疲劳综合症”或“第三状态”。这个定义对我们解决亚健问题并无多大的意义,也严重妨碍了我们对疾病的认知和理解。

新知:

亚健康其实是“疾病的早期阶段”,或“疾病的临床阶段”。我们的身体可能很长时间都处于有病没感觉的阶段。去医院,其实已经是“疾病的晚期”或“疾病的临床阶段”。

亚健康的本质是消耗储备的过程。

启发:

我们要时刻关注自己的健康,做好健康维护、保养和投资。

二、慢性病的病因

旧知:

急性病的病因一般都很明确,但慢性病很多都属于病因不清。

新知:

所有的慢性病都与生活方式有关,都是生活方式病。

作者举了一个例子非常形象,慢性损伤就像一个人走过一条充满危险的走廊,走廊两侧站满人,有点人用拳头打,有的人用脚踢,有的人用木棍打,有的人用鞭子抽打。能说清是谁打倒的吗?说不清,这是所有打击的累加造成。这就是慢性病病因的作用原理。

启发:

生活方式,即生活习惯非常重要。饮食、运动、睡眠、情绪,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属于生活方式,一定要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三、人体的修复能力

旧知:

体验过人体的修复能力,比如手上划破的伤口,不经处理,过几天就会痊愈。但没有意识到人体的修复能力如此神奇,如此强大。

新知:

人体的修复能力被严重低估,其实所有的疾病都是身体自己长好的,医生只是起到辅助的作用。

但是,敲重点,身体的修复需要原料,否则,再高超的工匠,没有原材料,也无法修复。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为何还会生病看医生,因为身体没有足够的原料进行修复。

如果身体长期处于原料缺乏的状态,就会开始消耗储备,进而出现亚健康,如果再得不到原料补充,就会形成疾病。

启发:

如果从正常饮食中无法获取足够的营养,可以考虑通过营养品进行补充。

身体若长期处于修复状态,就会引发炎症反应。此时,应格外注重补充营养,否则免疫力下降,更容易触发疾病。

四、营养素的认知

旧知:

营养素不能用于治疗疾病,无论是医生还是药品说明,都是如此,这是大家普遍的常识。

新知:

作者认为,很多疾病可以通过营养素进行治疗。

人体每天如何维护自身健康?就是损伤-修复-原料-营养素的过程。损伤随时随地发生,修复也会随时随地发生,如果有充足的营养素,及时的修复就会发生。因此,营养素是可以治病的。

启发:

因为受旧知影响,不是很注重营养素的补充,基本只靠食物来获取。但是忽视了现代的很多食物,相比过去的生产方式,其实营养素是不达标的,身体长期处于营养素缺乏状态。

五、营养素的定义

旧知:

营养品如蜂王浆、燕窝、人参等;保健品如各种维生素等。

新知:

人正是由蛋白质、脂类、糖类、维生素、矿物质和水等营养素组成。凡是吃进去能变成身体一部分的就叫营养素。比如蛋白质、氨基酸、各种维生素矿物质等。

高级补品含有营养素,但要慎吃,一则营养不均衡,二则成分不明,三则含量不足,故有局限性。

启发:

多吃天然的食物,学会看食品的成分表,如果有过多化学添加物,如四个字、五个字等不太认识的,都属于食品添加剂。这种成分,首先,吃进去不能成为身体一部分,是身体的负担;其实,其实身体并不认识这些成分,于是在体内会爆发战争,引起炎症。

六、肝的重要性

旧知:

肝是解毒的重要器官,气大容易伤肝,我们要注意护肝。

新知:

肝不好就没有人生,它是人体的健康大总管。

它是人体必需的很多物质的生产基地,是人体的化工厂,负责解毒、垃圾处理,是全身运输系统(循环系统)的维护者,还是人体物质流和能量流的物流配送中心。

肝脏是营养物进入人体内的第一站,负责对营养素提纯。

很多疾病的产生,是因为肝的代谢出了问题。如肝的脂肪代谢障碍,会造成肥胖、冠心病、心梗、脑血栓、打呼噜、高血压等。胆道系统的病变也是肝不好造成的,痛风也是身体对尿酸的代谢能力下降造成的。

启发:

善待肝脏,没事儿少吃药,很多药品都伤肝。

此外,凡是身体自己能够生产的,都不应该从外面给,如褪黑素、激素等。相应器官不能生产出足够的东西,正确的方向应该是尽快恢复该器官的生产能力,而不是从外面给。

从外给,治标不治本。反而会打乱身体的正常节律。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