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格局,其实是指一个人的眼光、胆识、胸襟等内在布局因素。
网上有段子,为考研党卖命宣讲的张雪峰老师狂怼一公司老总,老总说没必要追求高学历,我公司手下都是本科生。考研代言人张老师不干了,“所以你们公司不是500强”,这是个段子,也是现实。
我们常说格局大小,能决定这个人一生的命运,人这一生没有彩排,每天都是现场直播,你只有走好每一步路,演好每一场戏,才能真正主导自己的人生。它好比一盘棋,所谓一步错,则满盘皆输。因此要想赢得这场棋盘比赛,就一定要想好每一步该如何走,何时该“舍卒保车”都得规划地分毫不差。
决定一个人格局的最重要一点,便是心胸问题。
大格局者,拥有开阔的心胸,不会因无脑小事导致情绪失态,更不会因环境不利而妄自菲薄。
正如孔子所强调的:“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只有无能小人才会计较些许得失,心胸狭隘之人,格局自然不会大。
康熙年间,张英的老家人因为宅基问题与邻居吴家发生冲突,张英听闻之后,遂写下“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的佳句,此事也作为谦让的美谈一代代流传了下来。
又比如曾国藩和左宗棠,二人作为同僚几乎天天争吵,甚至左宗棠多次弹劾曾国藩,但当左宗棠在西北作战时,只有曾国藩不遗余力的支持他。
成大事者,必有大格局,而有大格局的人,必有“宰相肚里能撑船”的气度,如此,方能成就一番事业。
格局越大,见识越高。
所谓格局,“格”是格物致知的“格”,就是认识、见识的意思。
一个人的见识里,往往就藏着一个人的格局,一个人格局的大小,也决定着见识的高低。
在平叛太平天国的战争中,曾国藩和左宗棠都功不可没。
但是二人的方略差别很大。
曾国藩从不浪战,每到一处稳下营盘,先求不败,因而行动迟缓。
左宗棠打仗比较血性,也比较灵活,所以经常骂曾国藩贻误战机。
俩人的格局不同,见识自然也不同。
曾国藩看的是太平天国的国运,看的是大势。
当时的洪秀全沉迷享乐,太平天国内部内斗不断,只要自己稳住,那敌人就完了。
左宗棠看的,却是一城一池的得失,一两场战役的胜败。
可他没有想过,战争看的是天时地利人和,很多时候要拼人品。
与其依靠“浪战”去赌一把,不如老老实实稳住营盘,围城困敌,只要不犯错,就是百分之百的胜利。
《孟子·尽心上》中说:“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唯有登高,才能望远。
有主见、有想法
很多人之所以被说成格局太小、前途黑暗,其实根本还是在于自己犹豫不决,没有主见。
官渡之战未开始前,曹操曾言:“袁绍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足以为吾奉也。”
在曹操眼中,袁绍为人虽有智谋,但是优柔寡断,每逢大事,犹豫不决;袁绍谋士虽多,土地虽广,但是却毫无主见,所以在官渡一战中曹操认为自己必胜。
明朝吕坤曾说:“闲中不放过,忙时有受用。”
在做事前要先学会未雨绸缪,同时能够看清事情之间的联系,等到做事时要注意观察细节,如此,便可避免遇到大事,自己没有主见的尴尬处境。
做到以上三点,格局自然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