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个朋友看了我的文章《从3000多个中找到了它,这次和我们有关系了》,向我表达了一个疑问:
“我知道了现在的价格可以进入,但是什么价格卖出比较合适呢?”
或许她没有想太多,只是问一下价格,让自己心里有底。不过她的疑问,其实是买入股票后,什么时候该退出的问题。
在说退出之前,先说说进入。我之前在文章《像逛淘宝一样去做投资》里面,把投资形容成淘宝的过程——从众多公司里面,找到最物美价廉的那一个。这里买入股票,是出于这些原因的:
公司很优质
股票价格低
性价比最高
那么不满足这些条件,不就到了退出的时候么。价格高看起来比较显眼,不过只是其中一个条件而已。
追求物美价廉,不仅是价格高的时候应该卖出,商品品质变差的时候也应该卖出。体现出来的,就是公司的盈利能力变弱了,营运、财务的风险提高了。对于上海机电而言,那就是预收账款持续地减少了。
我们是在海量的公司里面淘宝,肯定是想要买到性价比最高的那一家。同时我们资金有限,能够买到的宝贝数量也有限。即使上海机电的质量正在变好,价格正在下跌,当找到了一个无论是价格还是质地,都更加合适的公司,你会不会改弦易辙?
所以综合上面的情况,退出的机制主要是下面三点:
公司不再优质
股票价格过高
性价比不算高
有没有发现,退出的机制和进入的机制,正好相反。进入时,三个条件都满足,我们才买入;退出时,有一个条件满足了,我们就该走了。
其实退出机制,就像刹车。还记得电视剧《奋斗》里面有一幕让我印象特别深刻,那就是陆涛的爸爸教他开车的时候,第一个要让他学会的,就是刹车。当我们遇到障碍,不能继续前行的时候,就要刹车了。这是开车之前就要知道的,否则的话,投资就谈不上安全。
所谓的退出机制,其实就是进入的条件发生了改变。
前面举的例子,是价值投资的退出方式,其实低风险投资和量化投资也是类似。
之前我们看到一篇帖子,讲的是这么一个故事:在2017年4月13日,恒大斥资回购。帖主认为此时恒大的股价已经高估了,但是他觉得,只要有回购在兜底,买入就不怕跌。下有保底,上不封顶,不正是低风险高收益的好机会么。在恒大回购完成,大额回购单消失时,就是该走的时候。这里,进入和退出的条件,就是回购单是否存在。
我自己的投资过程,也有类似的体会。一年前的今天,我开始利用二八轮动小市值的策略进行交易。在2017年4月21日,决定不在使用该策略。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临近历史的最大回撤,当时已经在10%左右了,而之前的最大回撤才12%。另外一个就是市场环境发生了变化,由于市场监管和IPO等原因,小市值策略的投资基础发生了改变。退出之后,策略收益再创新低,突破了最大回撤,目前运行刚好一年,收益高于沪深300指数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