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千秋成殇
都说人与人之间相处是最难的,其实说难也不难。看清一个人的本质,远离那些对我们不好的人,选择一些心胸开阔,内心阳光的人交往,对我们都是有益处,并会让人身心愉悦。
可能有人会说,人都善于伪装,不会轻易暴露自己的短处,也不会轻易付出自己的真心。但是,人可能会伪装一时,但却不能伪装一世。
经过长时间的相处,从他的待人处事,可以看清一个人的基本情况,尤其是从一个人的气量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心胸,更能看出一个人的格局。
9月25日晚上,这是一个令我难忘的夜晚。在工作的微信群中,吵翻了天。
对26日的休息时间,朋友阿飞早已和他的女友安排好,一起逛街、吃饭、看电影。原本是应该有一个浪漫的一天,但是到了晚上十点,领队突然在微信群中,发出信息让阿飞26日上班。
由于领队没有询问过阿飞的意见,私下里随意的更改,将休息日更改为上班日。
朋友阿飞的脾气也是火爆,直接在微信群里和领队吵闹了起来。刚开始,双方还在讲道理,沟通没有效果之后,便互相怼了起来。
双方的情势愈发紧张失控,直接炸出了群里潜水的领导,直到领导的制止,才平息了“战火”。
第二天后,领导并对两人分别展开了谈话。
自从那晚发生“战火”之后,两个人仿佛像仇人一般,在也没有任何的交往和沟通。
一个人的气量如此之小,似针眼一般,没有一点容忍之心。
这样的人,如何能够成为一个领导?作为一个领队,和自己的下属置气,这种降低身份,过于计较只会显得气量太小,让领导看轻自己,没有一点大格局。
做事都局限在一隅和下属相当,如何得以服众?
在《三国演义》中有这么一段经典的画面,诸葛亮北伐时,王朗不顾76岁高龄与大都督曹真等人于祁山迎战。
王朗在战阵前与诸葛亮挑起舌战,最后却被诸葛亮的言辞所驳倒,一时气愤不过,吐血坠马而亡。
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心胸气量对一个人的重要性。一旦被狭小的气量蒙蔽了心智,所产生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甚至会丢掉生命。
对于气量狭小之人而言,任何指出自己不足之处的言辞如刀一般,刀刀刺骨,让他无法忍受。
在气量狭小的人看来,提出任何对他有益处的“良药”都成了“毒药”,不但不会感激,甚至会将其当成自己的敌人。
一个人的气量越小,内心的容量也就越小,放进去的东西也就越小,计较也就越多。
一个格局远大的人,从不会和自己不同圈子、不同地位的人计较,只有胸怀大气,这样做事才能不失体面,顾全大局。
《史记•李斯列传》中记载,韩国人郑国以修筑水渠的名义,来到秦国做间谍,以实施“疲秦计划”,秦王政听信宗室大臣的进言,认为大多数的客卿只是为了他们的国君来游说、离间秦国,于是秦王政就下令驱逐客卿。
李斯也在被驱逐之中,尽管惶恐不安,但还是主动上书,写下千古流传的《谏逐客书》。
李斯在《谏逐客书》中写道:“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江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
意思是:泰山不排斥任何泥土,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江河湖海不挑剔任何细小的溪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邃。
秦王政的气量恢宏博大,有气吞寰宇之心,所以能够听从建议,废除了驱逐客卿的命令,从而任用人才,一统六国,成就了千古第一皇帝——始皇帝。
正如作家雨果所言: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
一个人若想做成一件大事,必须要有广阔的胸怀,宏大的气量。
只有这样,才能够容忍他人对自己短处的指责和建议,才能够有容人的胸襟和气度,才能够运用他人弥补自己的短处,才能与众人同心协力,完成一些大事。
倘若只依靠自己一个的力量,是难以有所成就。
无论何时,一个人可以不聪明,也可以不懂交际,但一定要大气,只有大气的人才会拥有大格局,格局有多大,就会有多成功。
拥有大气量,这是成功者的标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