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们都错了
以前,我一直以为,只要震动就有声音,只是有的声音我们听不见而已。
例如,听到了琴声,以为弹琴就会发出声音;听到了风声,以为风吹动物体就会发出声音;听不到很远的地方的声音,以为只是我离得远而已。
然而,不是这样的。琴声、风声,或者我们听不到的声音,其实根本不是声音,而是一种震动。然后,我们的耳朵感知到了这种震动,所以,才内化成我们的声音。
吴伯凡老师讲到,声音是这样形成的:①声音源的振动引起介质振动→②到达人的外耳廓→③传到内部鼓膜,引起鼓膜振动(我们的中耳内部还有三块听骨连接了鼓膜与耳蜗,它们起到了杠杆放大的作用,放大的幅度差不多是10~18倍)→④传入内耳,内耳的振动使耳蜗的液体出现波动,并以此推动纤细的毛像风吹杨柳一样摆动,对应的毛细胞因此产生容易被大脑识别的声音电信号→⑤大脑对这些电信号进行处理→⑥我们听到了声音。
原理很简单:如果没有我们的耳朵、耳廓、中耳、内耳、毛细胞产生的电信号,以及大脑翻译处理这些电信号,那么,根本就没有声音。
例如,跳舞,如果男女不在一起跳,就没有双人舞。
二、认知是双向的
认知,就像声音。
任何物体的接触、摩擦,都会产生震动。无论我们听见或听不见。那么,听见了,经过人体一系列的信息处理过程,那就是你听到的声音。听不见,或者没有经过你的信息处理过程,那就不是你的声音。
认知,也一样。
对于一个信号、信息,如果你的大脑系统处理了,你有新的发现,就是你的认知。经过处理以后,你发现了新的纬度,获得了新的提升,就是你的认知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