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用心,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
——题记
学龄前的孩子数学如何学?通过游戏来学习是不错的途径。
孩子们都好动、注意时间短,他们又特别好奇,因此学习形式不适合长时间的所谓"正规"学习。
有时候很多父母觉得,游戏很费时间,也很费力气,有时候还受环境限制。下班都累成狗了,体力情绪都不在线,玩游戏就有点儿强人所难了。这的确是事实,但,下面的这些游戏则无需太多受限。根据不同场合,选择相应场景的游戏,关键是让游戏生活化。
何谓“生活化”?简单的说就是让孩子感觉不到“教育”的痕迹。让一切“自然而然”发生,争取润物细无声吧。
NO1 手指体操
这一款游戏,道具(自己的手指)随身携带,在候车室、机场或者旅途中,可以尽情游戏。
方法是:可以简单的说:10只小鸭齐步走,看到河水绿油油,扑通,1只鸭子跳下水,还有几只岸上走?
九只小鸭去游泳,看到河水绿油油,扑通,一只跳下水,还有几只岸上走?(手指可以配合着故事情节)逐次递减,到后来孩子自己就接着往下说。
记住:关键是要有趣味性。可以换成小鸟,小鸡,小猫咪等等,孩子喜欢的任何一种小动物。
NO2.我来当家
平时在家里,我们会给孩子们买奶,买水果。这样就可以,让孩子根据家人的多少来分配。举个例子:如果说是买苹果的话,我们可以让孩子来洗苹果。告诉她一人吃一个,看看能拿几个,然后还可以进一步延伸说:水果袋里还剩下几个,下次一个人一个还够不够。要不够我们再去超市买,看还能买几个。根据具体的情况,孩子会很自然的算出来具体的数字。
关键还是有趣,只有有趣,孩子才愿意去参与。孩子愿意做了,效果自然会事半功倍。这样既没有把数学标签化,又强化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实用性,多好!
NO3.趣味接龙
我们最熟悉的是成语接龙、数字接龙的游戏。接下来介绍的接龙游戏和这个有些不同。
比如一对多接龙。刚开始玩这个游戏的时候,可以侧重概念的理解——你说动物种类,比如天上飞的,让孩子来说具体动物的名称,看谁说得多。以此类推,可以说食肉动物,孩子来说具体的动物等等,可以根据自己的创意来不断创新。
NO4.翻牌说故事
这个游戏你可以两个人玩,也可以多人玩儿,也是一个不复杂却挺好玩儿的游戏。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得到锻炼。
游戏开始的时候,准备好三组卡片,一组写时间,一组写人物,还有一组写干什么(当然也可以用图画来表示卡片上的内容,其实平时我们可以买一些闪卡,上面都是字画并茂,会省去我们很多时间。)
三组卡片,内容朝下分别放好。连成一句话。你可以根据孩子的水平,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设计出不同深度、广度的“翻翻牌”来玩儿。这个就要靠父母的智慧了。
我们在家玩儿的最多的就是“时间·地点·人物”这个我自创的游戏。我们家恰巧有这样的卡片,(没有也没关系,自己动手做呗,让孩子插画,又一个亲子游戏对不对?!)每次翻三张,然后把三幅牌连成一个故事,多离谱都没有关系。开始最主要的就是让孩子愿意玩儿,对错是次要的。
“大多数3岁的孩子还不能进行判断推理活动;4岁时,判断推理能力开始发展;到了5岁,大部分孩子都可以进行简单的推理活动了。”当孩子不断地追问你“为什么”的时候,说明孩子进入了逻辑敏感期,在此时,一定要给孩子确切的答案。呵护好孩子的“为什么”。
还有哦,如果孩子开始使用类似“因为,所以”、“如果,就”这样的复式句,就说明孩子开始抽象分析问题了,已经意识到了事物和事物之间的关联。
NO5.盲贴五官
这个“贴五官”的游戏可以让孩子理解空间关系。游戏准备很简单:画一个大大的脸,人的五官不画全,少画一个器官,比如少画嘴巴。谁来贴蒙上谁的眼睛,拿着嘴巴贴上(也可以画上),另一个人可以在一旁指挥,“上一点”,“下一点”,“左一点”,“右一点”来确定位置。
贴的错了,看着嘴巴长头顶上,那喜剧效果杠杠滴。如果孩子玩儿溜了的话,她会故意说错位置,到了这境界对家长来说,则是可喜可贺了。
以上几款亲子游戏,愿意玩儿的,就试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