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一、每当想起家门前的小石板桥、大石板桥,就会不由而然的想起郑板桥。
原来,这个民族的历史上,是真真切切的存在过板桥的,而不仅是俺家门前的那几座石板桥。从先贤的名字是郑板桥,就可以推断出来。
板桥,在笔者的记忆和见闻里,就是供来往的行人、牲畜踩踏的。说得雅观点:板桥!纯粹就是摆渡他人的存在。被踩踏、摆渡他人,就是板桥、以及各种桥的宿命,也是它们与生俱来的使命。
先人敢用板桥作为自己的名字,可见其心胸、气度、抱负,非常人所能及也。唯有敬仰!
二、每当读到“小桥流水人家”的诗句,就会联想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生活,就浮现在家园有小桥的人家。
其实,不是所有的情景都是那样的。至少,在笔者的记忆里,小桥,真的不是代表诗情画意,而是代表着笔者从小对它的恐惧。
笔者从小恐惧小桥,是害怕掉到小桥下面的沟里。特别是雨季,下雨天,遇上山洪的话,小桥下面就是翻滚着的,满满一沟浑黄的泥巴水,它们不停的冲击着沟两边的土坑,沸腾着、呈漩涡状、翻滚着奔腾向前,又像一条黄色的咆哮着的水龙。
那时候,笔者看着石板桥下,那条黄色的奔腾着的水龙,除了害怕还是害怕,担心石板桥随时都有可能被奔腾着的山洪水掀翻。
因为青石板桥的桥基,就是垒在水沟边的土坑上的石头,这些土坑被山洪水冲松动了,桥就有可能被冲走。
还有,如果山洪水量过大,浑浊的泥巴水,会漫过水沟,就会危及院子中水沟旁边的房屋地基。如果山洪水漫过水沟,流进水沟旁边的稻田里,那些洪水中的泥沙,就会覆盖掉、埋掉禾苗,农家庄稼人瞅心的时刻就到了。
那时候,院子里的一些伯伯、叔叔,就会冒着大雨,不顾生命危险,冲进雨里,拿一捆捆的干稻草、沙包、石头去加高加固水沟边的路基,有时候,甚至是晚上,在黑夜里,打着手电操作。
每当山洪水漫过水沟,笔者望着院子前面,田垄中那黄茫茫的一片泥巴水,心中除了害怕还是害怕!笔者的害怕,不是担心禾苗被淹,而是害怕那些伯伯,不小心踩空,误入水沟中,被洪水冲走,大雨中,谁也没法去抢救回来。
事实上,有一年,隔壁院子的一位族爷爷,他家住在距离大水沟边不远的地方,也真的在一个大雨的晚上,出门后,可能是不小心踩空了,被洪水冲走了,再也没有回家。
洪水猛如虎,那族爷爷到底被洪水冲到了何方?都成了谜,也成了他们家人和亲友心中,永远的痛。
因为那族爷爷,被洪水冲走后,一直下落不明,尸首都不曾找到。
还记得有一年,那是笔者读中学时,有一天晚上,下了晚自习后,和枫姐姐、老又、还有院子里几位同伴一起回家。
那天晚上下大雨,大家开始走的路,都是沿着大马路走,尽量避开水坑和水沟的路段,快走到俺们家门口时,那座小石板桥,要回家是必经之路,再也避不掉了,下了一段小坡之后,只要过了这石板桥,就可以安全到家了。
只见一阵电闪雷鸣,闪电刺眼的光芒划过漆黑的夜空,然后惊雷过后,俺眼睛都快吓得鼓出来了:只见前方不到一米的距离,满满一沟浑黄的山洪水,像长出了长长的舌头,翻滚着舔着青石板桥的底部!然后旋转一下,扭成一个涡后,又从青石板桥底下钻过去,奔腾着向前了。
要是放在平时,俺肯定是闭着眼睛、就从石板桥上腾挪过去了,这小石板桥俺太熟悉了!这块板桥的桥面上,在它上面什么位置、有多少个磕磕凹凹 ?俺几乎都能背出来。
那天晚上,满满一沟,黄色咆哮着的山洪水,就像一条长长的黄色巨龙,从水沟的上游奔腾而来,撞到桥面后,打个漩涡,龙身的下截面部分,就从石板桥的桥洞下钻过去了,而高出路基,溢出来的部分,就在桥面上蔓延开来,隐隐约约,只能模糊的见到一点点桥面路基的位置。
见此情景后,忙喊俺娘拿手电筒来照明,拿棍子来探水淹过部分的桥面虚实,照着大家一个一个,挨过的过桥。那天晚上,是捡了一条命!好险。
回到家后,俺是半天都惊魂未定。从那以后,每逢雨季一到,下大雨天,放学后晚上回家,俺是再也不敢大意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随着乡村的发展和转型,有些房屋不复存在,有些稻田不见了。凭记忆,一笔一画,把它们描绘下来,记忆我们是怎么走过了昨天。
昨天虽然已经翻过去,但它奠定了我们现在和未来的根基,不应该被永远遗忘。
图文简书首发,转载请联系作者,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