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背景
乔治奥威尔(1903—1950)在发表小说之前,曾经是在英国部队服役,1920年代被派往缅甸。所以,其实可以猜测,作者在缅甸的5年经历,看到了英国人在英属殖民地的所作所为,积累了比较多的素材。
故事梗概
小说讲述了一个对被殖民者欺压的缅甸人抱有同情心理的木材商行职员弗罗利,试图帮助他的医生朋友加入英国人俱乐部,以及他和伊丽莎白的婚恋故事。有两条线索贯穿整个故事,一条暗线是当地不法官员吴柏金策划陷害另外一个当地人医生的过程,而明线就是医生的朋友,小说的主人公弗罗利,在整个过程中试图帮助他的朋友,但最终失败。
故事材质
一个英国人,在殖民地不作威作福,却和当地人做朋友,于是和他的英国同胞们产生了一个巨大的鸿沟。这个鸿沟在几个方面展开冲突,例如:
与缅甸医生的友谊,和他英国同伴歧视包括医生在内的所有缅甸人的冲突。一个场景:希望支持他的缅甸医生加入当地的英国人俱乐部,却遭到同伴的强烈反对和无情的挖苦讽刺;
依靠父母花费了很多“顾问费”才得到缅甸的工作,但是在缅甸多年,却从未回国看望父母,只是写了几封信而已。
在当地缅甸人因为同胞被杀,而包围俱乐部时,同伴要他联系警察局,命令印度警察开枪杀人镇压,而弗罗利却让这些警察枪口抬高一寸,用枪声驱散了事。
单身无聊多年,好不容易从英国来了一个姑娘,却因为不理解弗罗利对缅甸人的同情和友好,认为弗罗利德行为不是一个英国绅士的行为,而使得两人最终分道扬镳。而失恋给了弗罗利长久以来的郁闷之上最后一击。
引用《故事》的一段话:
假设一个人对生活的感觉很好,他的人际关系和事业都进展顺利。然后他收到一个留言,说他的恋人死了,他会悲伤,但是随着时间流逝,他会从悲伤中恢复过来,继续他的生活。从另一方面而言,假设他无论尝试什么都失败,日子过得非常黯淡、紧张而郁闷。然后,他突然收到一个留言,说他恋人死了。那么……他很可能会随她而去。
小说的主人公,在女朋友伊丽莎白抛弃他以后,就举枪杀了自己的狗,又自杀身亡了……。
亮点设计
一个是主人公的多维性格:本性善良,而在整个英国殖民体制下,又有放荡堕落的一面,能够替朋友出头,却又不愿得罪他的英国同胞,等等。
另一个是故事的象征意义,即控诉了英国殖民主义的腐败、堕落和罪恶。
不足之处
缺乏主线的故事进展,使依靠暗线窜连的,主线的故事其实是被动的,零碎地。
结局是负面的,可能大多人不会喜欢负面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