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用的哲学〉,书不厚,只有两百多页。我用了两天时间看完。
实话实说,完全没看懂!
但是看完我明白了两个问题:
一、虽然我们从初中起就开设了哲学这门课,一直到大学。但其实,什么叫哲学?我敢打赌老师根本不懂,所以也没有一个学生是学懂了的。只是知道有这门课,并且要考试。仅此,而已。
如果说数学与语文对我成人后的生活真的有过帮助的话,而哲学真的感觉一丝一毫的印象都没有留下过,只觉得是一些与我们的人生完全不着边的理论,难背难考。
一门连教者都不懂的课目,也敢教,并可以依此为谋生之道,这就是目前教育的悲哀与可怕。
二、什么叫哲学?
到底什么叫哲学呢?为什么世界上、尤其西方社会中有那么一些人会痴迷于其中?
我依然没有懂,但是知道了一些哲学的术语:先验、后验。
从初中开始学习几何时,只要上数学课我就开始了梦游,为什么?因为我完全不明白为什么“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困惑到不行:我不明白为什么人们能够如此肯定这一点,会不会某天有人发现其实一个内角的和是179度?但是老师也没办法解释清楚或者说教会我懂,(我想其实是因为他也不明白)。但他是老师啊,权威啊,不容挑战和寻问。
看了这本书,知道了先验后验,才晓得原来几何就是一个先验的命题。按照许多哲学家的观点,这即是说,该命题的真实性独立于(或在逻辑上优先于)特定经验。
(唉!当初那怕老师这样告诉我,这只是一个先验命题而已,死记吧。我也不会因此将心思花在困惑上了)。
哲学还有建构和解构两个方面,比较容易理解的是解构的一面。
当然哲学对于人们来说,无论是初学者抑或专业人士而言,都是一件极其复杂又需要技巧的事,它繁杂的术语与严苛的程序都令人心生畏惧。
哲学看似毫不关心现实世界,但哲学事实一再地追问我们所行之事的目的和价值,避免我们执着于那些毫无目的或目标错误的事情。因此,总有一些优秀的哲学家长久地在哲学的小径上踽踽独行,希望将自己心灵汇集表达出来,并用文本承载起自己的思想。
当然哲学是人的学问,要受到哲学家所处时代及人类自身的局限,而他们所遗留的问题,也正是哲学发展不竭的动力。
以赛亚 伯林说:“哲学家是哪些不断追问幼稚问题的成年人”。
“我思故我在!”
看了这本书,我明白,哲学不应该是人们装逼的一门学科,而是一门有实在意义的学科,尽管懂的人真的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