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和“你”走过的日子
——记我和新教育的前世今生
河北 陈桂叶
我的教育故事前言:我是一名非常普通的新教育人,也是网师中学习效果最不好的学员,与新教育相遇是一种幸福,加入网师对我来说是成长的一种福利。这里没有宏大的叙事,只有那现实的琐碎,但这些琐碎却让我重拾教育的信心与生命的信仰。
我的书房桌子上一直放着一本书《新教育》,每天有空就看一会,有的篇章已经反复的看了多遍,每看一遍就会有不同的体验。“新教育”这个概念走入我的视线大概从2008年,从读到朱永新先生的《走进理想的教育》这本书开始,我就对教育生活萌发了一种憧憬和希望,教育不是枯燥乏味的,是有很多事情可以做的,当时就有一个强烈的愿望:加入新教育实验。现在想来,08年的那个念头,如果付诸实施,现在不知会收获多少。新教育已经走进了我的心灵,滋润着我贫瘠的精神土壤。尽管在当前应试教育的环境下,我们不得不去追求成绩,追求升学率,追求排名,但是,在心中我始终坚守着一些东西。我们的确是在“带着镣铐跳舞”。
2008年6月,与新教育结缘,我开始卷入学校新教育实验的整体推进,承受着“蜕变”之苦。我想,教师因学生而存在。在践行新教育的路上,我深刻地感受到:老师做一次“秀”容易,难的是让老师心甘情愿地带着孩子优秀并走向卓越,坚守着属于师生的每一个日子;做一次讲座容易,难的是把那些伟大的思想化作真正的日常行动,用自己的行动去“活”出来;感动孩子和自己容易,带动家长积极参与也不难,要感动“家长”和“学生”却是难上加难;新教育人的投入,在别人眼里是“疯子”、“傻子”,成为不少人的“眼中钉”,觉得你所做的这些总会有什么企图,因此总有刚起步就被世俗所淹没,被自己的教师专业素养所制约,被盲目的管理者所扼杀,重又沦为新的平庸者。在我的新教育路上,总是充斥着矛盾与争论,经历着自身专业成长的痛苦与折磨,享受着师生成长的喜悦。
从阅读朱永新老师的讲演录中,第一次接触新教育,了解了“四大改变”、“五大理念”、“六大行动”,萌发了深入了解新教育的愿望。在暑假期间,举行了项目培训,并按项目进行课程准备。从9月开始整体推进,落实引路课,开展项目研讨,开展儿童课程作品展,开展有效教学框架即兴备课比赛,开展“我们身边的新教育榜样教师”表彰,从此与新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
随着实验的推进,越来越力不从心,感觉困难重重,不知从哪里获得自身成长的滋养?2009年11月,聆听着干国祥、魏智渊、马玲、王云等新教育专家的故事,同时让我真正了解了新教育及网师,准备阅读史,终于在11月底向网师递交了入学申请,当得到网师批复后那种内心的激动,至今仍记忆犹新,从此网师就成为我自身成长和推动新教育的“秘密”武器。
在开始整体推进的第一年,在新教育实验项目的基本培训和落实上下功夫,晨诵午读暮省、读写绘之旅、完美教室、师生共同进步等开启理想课堂的探索之旅。
以前我的阅读总是“急功近利”,需要用什么,就去读什么,总为自己找不读书的借口。从接触新教育之后,我有了一些改变。在第一年阅读了肖川的《教师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课堂,走向儿童》及新教育的项目全套指导用书,还阅读了《青鸟》等童书。在网师里,首先选修了《中国哲学简史》,哲学基础差,自学起来很难,努力强迫自己阅读,参加听课,课后再读记录,第一次写了15000多字的作业,当得知作业合格过关,比当年考起师范还高兴;选修“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课程”,又重读《给教师的建议》,阅读了《帕夫雷什中学》、《有效的学习型学校》,选修了《非理性的人》西哲课程,并提交了作业。因为是第一年加入网师,我的学习和工作都来得相当的“猛烈”,“苏霍姆林斯基”成为了核心。因为我很兴奋,教育原来可以这么有意思,所以很投入。
晨诵、读写绘、童书共读已经成为我的教学行为习惯,参加内蒙东胜罕台小学新教育开放周,见证了新教育专家在如何贫瘠的罕台艰难起步。
“书到用时方恨少”,阅读不敢放松,只是选择了适合自己的节奏学习。这一年选修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和《静悄悄的革命》网师课程,并按时提交了作业并没有及格;在暑假阅读了心理学课程的三本书,直到网师课程开课时间也没读完另外的七本书,选择了放弃。还阅读了《教学勇气》、《做卓越的教师》及童书,猛然发现阅读的核心是课程。
在第三年的时间里,我侧重于缔造完美教室和班级文化建设,对于已经不再是“新人”的我,深深感觉到自己的内心并不强大,面对新教育、网师还依然那样的恐惧,而我仍然不抱怨、不推责,努力改变我和我所能改变的一切,跌跌撞撞地前行……一所学校如果没有沉浸在教室的榜样老师引领,这所学校的新教育就可能是流于形式的一场“运动”,这是我关注教室的理由。
在2012年新教育开放周,朱永新教授亲自来到了我们学校,来倾听我们教师的故事:06年,我接手了一年级 ,转眼间,十年过去了,我和孩子们度过了十年的教育生活,我们一起读书、一起写绘、一起晨诵、一起泥塑、一起看电影、一起聊心事……这一切一切都仿佛发生在昨天。
一、读书生活——我们的第四餐 (根)
(一)创编书香口号,引领孩子读书
其实说起自己为什么当老师?还是源于小时候,自己最喜欢爷爷,爷爷是一位小学老师,因为有寒暑假啊,当时自己那真是个羡慕。2006年的2月份,我作为一名见习生,走进了友谊大街小学。优美的校园,朝气蓬勃的学生,让我一下
子就喜欢上了这所学校。在老师们的关爱和鼓励中,我度过了充实而愉快的实习生活,如愿以偿地留在了这里。
9月份一开学,我正式当起了一年级的班主任。有时候人不在其中,不知道其中的酸甜苦辣,作为班主任,既要教好课,又要教育好孩子们,我顿时觉得肩上的担子很重。虽然浑身有使不完的劲,但是却不知该往哪使。猛然想起小时候,爸爸开着玩笑的对爷爷说:“爸,您当了一辈子老师,怎么没见您拿回来奖牌过?“爷爷笑笑就说:”孩子没事就已经算好了,还要什么奖牌啊?”现在想想爷爷的回答,就流露出当小学老师的辛苦,班主任真的不轻松,在用心教育着每一个孩子的安全问题、健康问题、学习问题。而如今自己当上了班主任,自己更是提心吊胆的,班里整天小事不断,总有解决不完的问题,弄得我焦头烂额。一天,办公室的李老师笑着说:“怎么样,桂叶?班主任不好当吧!”于是递给我一本书,“看看魏书生老师写得《班主任工作漫谈》吧,或许对你会有所帮助。”我连忙拿起这本书,迫不及待地读起来。
慢慢的,我发现书读多了,处理起班内的事情也顺畅起来,再也没有那种手足无措的感觉了。“读书真好!”所以有一句俗话说:“教儿教女先教自己”,自己把有关班主任的《教育管理学》《如何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等等书籍统统读完,顿时感到自己脱胎换骨了,如:我原来发现有些孩子表现不好,就罚搞卫生,后来好多孩子都不爱搞卫生,通过读书,这样的教育管理是不合理的,好孩子要学会搞卫生,现在我都是谁好,谁就可以搞值日,而表现不好的,就没有搞卫生的权利。不断地在班会课上表扬爱搞卫生的孩子。从此班级里的孩子都争先恐后地搞卫生。这样不仅增强了孩子的劳动意识,也锻炼了孩子的劳动能力。
从此以后,我不管有多累,每天一定要读上20分钟的书,起初也许带些自我强迫的味道!但是渐渐地,书真的让我沉静了下来!孩子们看我整天捧着本书,就天真地说:“老师,读书都快成为你的饭了,它香吗?”孩子天真童趣的话却给了我灵感,读书不就是加餐吗?那么读书不就是我的第四餐吗?我想:读书不仅要成为我的第四餐也要成为孩子们的第四餐。于是在学校构建书香班级和书香校园的时候,我自豪地在班里贴上了这个书香口号:“读书——我的第四餐”。我和孩子们开始了班级的读书之旅。
最初,孩子们的阅读主要是源自老师的要求,甚至有些孩子是装样子给我看的。一些家长也不太理解,觉得让孩子们带那么多课外书看,会不会影响学习。我一边把自己读书的收获讲给家长,一边暗自给自己打气:没关系,只要孩子们读书就行。我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和孩子一起阅读,每天的晨诵,中午到校后的午读,还有故事会、读书会、好书共享会、与草场街小学崔晓玲班级建立读书联谊同盟…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孩子们一天天对书动心了,开始主动读书了。我们班的电视迷,也不光盯着动画片看了,他妈妈高兴地直谢我,孩子居然爱看书了。就这样,孩子们渐渐爱上阅读,开始静下心来读书。我鼓励孩子们从家里拿来好书,建立了班级图书角,进行书籍共享。就这样,我们的班级形成了良好的读书氛围。
(二)穿越“读写绘”,改变孩子
2007年年底,学校邀请了儿童阅读推广者秦青老师为老师们进行了绘本专题讲座。我一下子被《母鸡罗丝去散步》《花婆婆》等好看的绘本吸引住了,绘本太有意思了,深刻的道理蕴含在美丽的图画中,深邃的思想埋藏于浅显的话语中。小小的绘本竟然那样神奇!与其说绘本是给孩子看的,不如说是给我们成人看的。当我第一次听秦老师给我讲《失落的一角》和《失落的一角遇到大圆满》时,我真的感到是在说自己的人生。于是,我决定我要和孩子们一起来读绘本。
从此,我们开始了幼稚的读写绘旅程。《月亮的味道》、《逃家小兔》、《大脚丫跳芭蕾》等绘本进入到我们的班级,也走进我们的生活。我们读啊,写啊,画啊,乐此不疲。
此时,家长朋友又开始担心,看书就看书吧,还画什么画?面对家长的质疑,于是,我趁着家长会的时机,特别讲了读书的好处以及在自己翻看心理学教育学的相关书籍的时候,看到:一幅幅儿童的绘画、一根根简单的线条中都有可能折射着孩子最真实的内心世界,能拉近我们彼此之间的距离。终于得到了家长朋友的肯定。于是我继续坚持,坚信阅读的力量。我开始关注“教育在线”“毛虫与蝴蝶”项目的主题帖,向各位新教育同仁学习。
为了鼓励孩子们,每个月班级都会评出“读书小明星”“阅读小明星”“优秀作文小明星”等等,这些奖励机制的建立,极大地鼓舞了孩子们的读书热情。后来,每个孩子每学期都会买一本绘本或是经典文学书放在班级图书角。
六年下来,孩子们读了大量的绘本,最少的有100本,最多的达到400本。孩子们还制作了“我最喜欢一本书推荐卡”、特色书签,送给兄弟班、联谊班,读书使我们收获了友谊,收获了真情!读写绘不仅改变孩子们生活,也滋润了孩子们的心灵。
我们班有一个孩子叫小飞。他的妈妈在生下他4个月时就去世了,爸爸因为妈妈的去世变得精神不正常,因此,他只能和年老体弱的爷爷相依为命。家庭的不幸,让这个只有8岁的孩子对周围世界充满了怨恨。于是,欠作业、逃学、与人打架就成了他的习惯生活,刚开始,不管我怎样靠近他,怎样关心他,都没有效果。班级开展绘本阅读后,我发现小飞每次都会很安静地在读在听。
有一次,当我给大家讲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的时候,我看到小飞的眼中闪动着泪花。下课后,我拉着孩子的手问:“小飞,听完故事有什么感受?”他想了想,认真地说:“我觉得小兔子就是我,那只大兔子是我爷爷!”看来绘本真的走进了小飞的心里,开始融化他。我每天总会有意地和孩子多呆一会儿,我们一起读绘本,一起画画。但是,我发现他最初的绘画只是一些这样的线条,就像我们平时看到的涂鸦、迷宫一样,似乎也在告诉我们:小飞的内心也许是复杂的,痛苦的,也就像他的生活一样崎岖,总是找不到出口!这张图画就是在我讲完绘本《我妈妈》之后,小飞画下来的,您看,画上写着一行字“一个美女和一个哭的男孩”,我问小飞,美女是谁?他说美女就是妈妈,那个哭泣的男孩就是他自己。在孩子的心中,妈妈是永远美丽的,可这种美丽,小飞是触摸不到的,他内心的痛苦无处去诉说,只好通过这幅写绘作品表达出来!我一定要要借助绘本改变这个孩子,让他和别的孩子一样快乐的生活。从此以后,我经常给孩子们读一些爱心、亲情主题的绘本故事,像《小黄和小蓝》《祝你生日快乐》等。小飞不仅能用心听故事,下课后还主动到图书角一遍又一遍看绘本。他的写绘也有了变化,他开始画自己、画小鸡,画同伴,更令人开心的是,笑容终于挂在了他那稚嫩的脸上。课间,他和小伙伴玩得是那样高兴。瞧!这是小飞最近画的画,他在开心地笑,连画的小房子也在笑着,看来,我的小飞和他的爷爷现在已经能够在这个房子里幸福地生活了!
有一天,他塞给我一张纸就跑开了,纸条上写着:“学校就像我的家,老师像妈妈!”我真的很开心,很感动!小飞改变了,他懂得爱别人了,从那之后,我还发现他和班里同学能在一起开心地玩了。连他的爷爷也说,现在小飞像变了一个人似的,爱读书了,爱笑了。每个星期六,他都去《秋林书城》看书。瞧,这就是小飞读完《苹果树上的外婆》以后写的读后感!
读写绘改变了小飞,也改变了家长对读写绘的认识:读写绘确实可以改变孩子的心灵,甚至可以改变孩子的人生。穿越读写绘,可以提高孩子们的生命质量,让孩子们享受生活的美好。
(三)共同的阅读润泽的关系
看到班里的每一个孩子们渐渐地懂事,每天放学之后,好多孩子都静静地读书、写作业,孩子的改变,让家长看到了阅读的力量。班级浓厚的读书氛围和孩子们的读书热情更感染了家长们。他们也参与其中,和孩子们一块读书。
于是,一系列的亲子读书活动就应运而生了,像亲子听读、亲子比读、亲子共读,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师生生活,更增进了孩子和家长的情感。很多家长每天都会和孩子一起在睡前读上20分钟的书,孩子与家长也会在写绘本上记录自己的读书感受。在这样的坚持与执着下,孩子们真正从心里爱上了读书,形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更重要的是共同的阅读,改变了我们的关系,师生关系,生
生关系,家长与孩子的关系,家长与我的关系,都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对我这个年轻教师的质疑,渐渐少了;主动与我交流的家长,渐渐多了。好书推荐不再是我和孩子们的事,家长也参与其中。班级图书角的书越来越好,越来越多。我们班的主题帖中也渐渐出现家长发自肺腑的留言。
我感到很欣慰,“读书”已经成为我们师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第四餐,使我们的班级充满了真情,充满了智慧,充满了快乐。
缔造完美教室我从梳理班级文化入手,用自己的理念布置教室,强调整合班级课程,举行“开学仪式”课程、节日课程及学年课程总结仪式等,搭建师生成长的舞台,让丰富的精神生活和强大的智力活动成为班级活动的核心。在这条路上,琐碎的积累,但内心深处却透露出曲径通幽的美好,享受着幸福的过程......
在2012年为了更加接近纯粹的教育,我跟随一些新教育同仁去了罕台,感受新教育的真谛。我不想用“朝圣”一词,因为我的目的是提升,甚至把抵达作为追求的一种。记得当时罕台实验学校正在建设之中,校园的地面还没有硬化,几栋崭新的教学楼设施齐备且一流,令人艳羡。三个年级(一、二、三),六个班,每班二十余人。
报到后,迫不及待走进教室。显性的东西,对我没有太多的吸引力。我的眼睛的第一发现是每个孩子的脸上都有笑容。整个课间,音乐不断。每个孩子见到我们,都停下来,行队礼,“老师好。”校服和班服都是量体定做的。在这里是没有行政任务的,没有各项检查,除了教研,没有任何会议。任课老师大多数时间是和孩子们在一起的,其他的,包括校长,后勤都要为老师服务,教室的主人是老师和学生,服务一定要到位。这里是没有考试评比的,区里面也没有统一的考试,但是老师们自己组织的考试却非常多,主要是为了检测课堂的效果。
课程是统一的,是一个整体,不能分割为某些项目。教师专业发展,以问题为中心,以教研为中心。关于儿童阅读自动化,要有基本的保障,阅读的深浅、怎样读是次要的,主要是数量的问题。孩子只要读了上千万字的书,孩子就变化了。共读可以把孩子带到很远。要明白孩子在哪个阶段会是哪个坎。一年级决定了六年,一年级的阅读要有严格的规范要求,不然他可能会面对六年的失败,所以我们先不强调纪律,宁可教室乱一点,也要给他阶段性的东西。以班主任为主,学科老师需要时间,问班主任要。因为很多人没有理解新教育的核心理念,很容易误会,其实人人都可以做。没有完全傻掉的孩子都可以挽救,只要是针对他一个人开设课程。老师往往没有这样的时间和精力。晚饭后,孩子们都回到教室,自觉地开始吹口风琴或葫芦丝。专门的活动室,有老师和孩子就地而坐,二年级的孩子吹得在我听起来很是悦耳。之后开始上课,20:30结束。明天一定要了解一下孩子的就寝情况。
在楼道里见过杨超老师几次,他都是一路小跑,没有看到哪个老师是慢步走的。杨老师的一对双胞胎孩子,被爷爷和外公抱着,在教室里听妈妈王琼老师讲着美丽的童话故事,这样的故事,你不也被感动了吗?
晚饭后去教学楼的路上,看到两个孩子搀扶着一个走路不太方便的女孩,女孩很大方很快乐地告诉我她的名字——于佳,在“小鸟”班。
我正用相机拍着墙壁上的“我是特别的,我是最棒的”,听到有人说“老师,那是我的颁奖词”。我回过头,原来是她,她冲我微微一笑。
等我再次来到“小鸟”班时,王琼老师已经快讲完童话故事《箭靶小牛》了。王老师搬来一把椅子放在前边,于佳面向同学而坐。王老师接着开始讲述于佳的故事。一张张幻灯片,有坐在老师自行车后座的,有在小河边玩乐的,有上课听讲的,还有两张数学测试卷(一张100分,一张96分),还有每个学期荣获的奖项。这时我才明白,刚才的童话故事是专为于佳准备的,原来,她就是老师和同学们眼中的“箭靶小牛”,当然,于佳也一定把自己当成了童话里的“箭靶小牛”。
送给于佳的生日诗是《去造一个草原》:
去造一个草原
于佳啊于佳
去造一个草原需要什么
需要一株三叶草和一只蜜蜂
还有梦
如果蜜蜂不多
单靠梦也行
于佳啊于佳
什么时候邀请大家
到你的草原做客?
王老师在诵到“于佳啊于佳,去造一个草原需要什么”时停下来问全班同学,学生回答“土地,阳光,水”什么的都有,这时,大屏幕上显示“需要一株三叶草和一只蜜蜂”……最后老师深情地注视着她,“于佳啊于佳,什么时候邀请大家,到你的草原做客?”全体起立,大声齐诵后唱生日快乐歌。
于佳的妈妈拿上蛋糕,于佳的弟弟看样子早就等不及了。点蜡烛,许愿,祝福,切蛋糕,有序地分蛋糕。
“十分钟后,吃过蛋糕,我们要为于佳播放动画片《哈尔的移动城堡》。”
回宾馆的路上,我突然有一点理解“课程是统一的”的含义,今天的“生日送诗”实现了几个统一:
1、送诗与讲述或阅读童话故事的统一;
2、童话故事与学生个体的生命叙事相统一;
3、个体与集体的统一;
4、祝福赞美与期待希望的统一;
5、仪式和课堂的统一;
6、成长各阶段之间的统一(每年都要送诗);
7、学校和家长的统一;
8、送诗与电影课程的统一。
而每一种统一又都浑然一体,如一件精美、完美的艺术品。
联想到我的“生日送诗”活动,心里有点很不是滋味,其实我可以做的更好一点。我需要思考怎样建立这种“大课程”系统。
参加“缔造完美教室”学术研讨会,让我更是受益匪浅,以下的20个问题总是时时刻刻让我深入反思自己的教室的困惑,和大家分享:
1.一间教室应该有怎样的名字(以及班歌、班徽、吉祥物……)?(它们来自谁?取自哪里?过程中变不变?)
2.一间教室的文化如果要把它显性化表述出来,应该如何表述?
3.“文化”与“规约”(班纪)是什么关系?(教室文化能成为隐性课程吗?)
4.一间教室的价值观(即决定何轻何重)要不要加以清晰?哪些项目应该明确地被评估?对新教育而言,宜如何评估?
5.教师与教室的关系如何?(他的个性、他的觉悟、他的性格、他的学识、他的能力、他的地位、他的偏见与不足……)
6.教室空间应该怎样布置?
7.一间教室应该创造怎样的课程?(为何要创造?创造课程意味着什么?创造课程是不是仅指儿童课程或种种活动?关于课程的模仿和创造是什么关系?)
8.每一年中,哪些日子是庆典和仪式的?每一周、每一天中,哪些时刻是庆典和仪式的?
9.我们用多长的时间段来考虑一间教室的缔造?(一年?三年?六年?九年?十二年?)
10.“教室特色”是什么?个性或风格是什么?它从哪里来?关于共同的话语和独特的自我是什么关系?如何理解新教育的共同话语与成为自己生命叙事的唯一主角?
11.新教育,是往日常的教室生活中添加教材(如儿童课程)和活动(如旅游)吗?我们要哪些活动?我们如何不仅做加法更做减法?
12.一间完美教室如何言说成绩?言说分数?
13.新教育的缔造完美教室,是模仿或学习雷夫的“第56号教室”吗?
14.请思考,教室里孩子的全体、全面、独特个性。同样请思考,每间教室的全面与独特个性?我们如何理解一间教室的特长(而不是特色)?
15.教室与家庭应该建立怎样的关系?
16.教室与学校应该是怎样的关系?(譬如校歌与班歌,校徽与班徽,学校每月一事与教室节奏……以及学校应该推进缔造完美教室么?)
17.关于教室,哪些隐喻是合宜的,哪些是未必合宜的?(超市、工作室、办公室、心灵会所、图书馆、教堂……)
18.在新教育之前,在新教育提出缔造完美教室之前,已经有许多有爱心有能力的好老师,在致力于班主任工作,他们与新教育或缔造完美教室是什么关系?
19.你能列出一些“新教育化”的关键词么?
20.请思考,一间教室的生活问题。
我只是一个在一间教室里不辍耕作的农夫,在努力寻找和开创那个最好的自己。我深知,“完美”是难以企及的,任何一间教室都不可能称之为真正的“完美”。可是,在朝向“完美”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地反思、改进、摸索、实践、失败、成功,这样一个动态的、具有无限张力与可能性的前进过程,本就是一个动态的“完美”的过程。我想,开创“完美教室”的最大意义也就在此。假若有足够幸运,我愿变成一只萤火虫,让别人无论何时看我,都是一朵生生不息的火光。虽然作为年轻教师的我们,火光依旧微弱,却能够用持久的燃烧唤醒教室里那些沉睡的双眼,终有一天,孩子们将和我们一起在夜色中努力发光,相互照亮。
终于在2015年新教育年会上我们犟龟教室荣获了全国新教育完美教室“十佳教室”。再一次跟随新教育团队进行了心灵的洗礼,但我依旧记得不忘初心。 10年的时间,10年的阅读穿越,10年和孩子们一起学习成长,改变着我,改变着孩子,改变着家长,让我感到很欣慰、幸福!总之,我心永恒,不忘初心。我要和孩子们继续书写我们的成长故事,让每一个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其实为师的我们,幸福值挺低的,只要我们心中有爱,着眼孩子们的发展,你就会为他们的成长而欣慰,而欣喜,教育学生没有妙招,有的只是用心、爱心、责任心,还有坚持不懈!有人说,真正的幸福不是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而是喜欢自己从事的工作,老师们,让我们爱上自己的工作,你会从点滴的工作中收获满满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