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闺蜜最近和我说,她男朋友拉黑了自己妹妹的电话,事件的起因不过是他没有按照妹妹的要求,给她租好房子。
妹妹对着千里之外的父母控诉哥哥不管她,和闺蜜控诉哥哥的行为,说和哥哥再也不来往·······
闺蜜不堪其扰,顺着妹妹说道,那你们就别来往了,省的都觉得委屈。
本以为对着她吐槽一番的妹妹会心情好点,她也顺手帮忙发了房源,妹妹的表现也一切如常。
可是,没想到,这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在男朋友帮他妹妹搬完家以后,没想到妹妹又开始折腾。
先是打电话问闺蜜什么时候和他哥见面,有时间陪她去哥哥家拿自己的东西,说要和哥哥断绝来往······
闺蜜听得一头雾水,她刚听男朋友说帮妹妹搬完家,怎么又闹了矛盾,作为外人不好干涉,她就没插手。
本以为一切都会尘埃落定,可是没想到几天后,闺蜜发现男友和妹妹的聊天,妹妹说再也不会和哥哥来往,以后会按闺蜜的要求做·····
闺蜜看后,气的删除了男朋友妹妹的好友,妹妹开始昏天黑日的折腾。
给父母打电话折腾,父母没有站在她这边,说父母不管她,要和父母断绝关系;
给正在开会的哥哥打电话撒泼,闺蜜的男友忍无可忍拉黑了她的好友······
闺蜜的男朋友和妹妹年龄只相差一岁,可是自小在父母的灌输下要爱护妹妹,要管着妹妹,所以自小便担起了兄长的责任。
我们常常开玩笑说,虽然只差了一岁,可是他和妹妹的相处模式却像是相差了十岁。
因为自小的教育,他很小就学会了独立,养成了独立的性格,而妹妹却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越来越依赖身边的人。
可是,因为两个人是同辈,妹妹渐渐不服气哥哥的管教,对哥哥的处境越来越攀比,但是,自己又不独立。
一旦哥哥有什么不顺从她的心意,就开始数落哥哥的不好,数落哥哥不管她,长此以往,闺蜜男友在这段兄妹关系中也渐渐心灰意冷。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觉得自己是有责任的。
也许是太多事情的积累,也许是30年巨婴式的生活,让朋友妹妹在自己欲望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一次次走向让人失望的一端。
可是,作为兄长,作为父母,都是这场闹剧中的负责人。因为他们忘了家庭关系中,最应该做好的是分寸。每个人要各守其职,家庭关系才会和谐。
如果,父母没有在父母教育中缺席,没有把教育女儿的责任推给长子,也许这个女孩就不会对管教自己甚多的兄长那么嫉恨;
如果作为哥哥早早看清这个关系,不在兄妹关系中越俎代庖,那么也许他们的兄妹关系会和常人一样;
或者,又如果,这个女孩是一个心怀感恩的人,那么事情也不会变成这样。
人性的奇妙在于我们离不开亲密关系的相处,可是我们又在社会关系中需要保持相处中的分寸。
不管是亲人,恋人还是朋友,都要注意彼此相处时候的分寸感,不要打破对方相处的最舒适的距离,这样才能让亲密关系变得愈加紧密。
-2-
当下养老成为人们越来越热议的话题,独生子女们羡慕有兄弟姐妹的人,可以一起承担养老的压力。
殊不知在养老这件事上,有时候兄弟姐妹越多,反而会越做不好。
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赖性会成为养老事件的绊脚石,很多人会不自觉地对自己的兄弟姐妹在孝顺父母这件事上有所期盼。
会用自己心里的那杆秤去衡量对方的付出,衡量自己的付出,最后就渐渐失衡,开始有了攀比。
但是,关于养老这件事,是真的无所衡量的。因为,父母也从来没有因为是几个孩子而把自己的爱去衡量均分过。
所以在赡养父母这件事上,不要拿着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对方可以做到多少,因为父母只有一个,无需攀比或衡量。
做好自己应该做好的事情,无需对兄弟姐妹指手画脚,守好自己的分寸。每个人所处的社会处境不同,就会有不同的表现。
前段时间热播的《都挺好》中,苏家的三个孩子在赡养父亲这件事上表现各异。
按现实的结局来说,我们能说苏明玉最孝顺,苏明哲和苏明成不孝顺吗?
我看,并不是。每个人都想给父亲最好的赡养。可是终究因为每个人的能力不同,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对苏大强的付出也就不一样。
如果,每个人都做好平常心,守好自己的分寸,在赡养老人这件事上,就会是一个其乐融融的场景。
可是,一旦每个人都对对方指手画脚,那么家庭关系的分崩离析也会为期不远了。
苏家长子苏明哲远在美国,无暇照顾父亲,却常常对弟弟对父亲的照顾指手画脚,出现问题就不管前因后果,大加指责。
在远方遥控弟妹,去做自己做不到的事,而疲于上班与照顾父亲之间的苏明成也对大哥的指责倍感委屈与愤怒,从而致使兄弟之间,关系紧张。
“你们太让我失望了”是剧中苏家长子最经典的一句话,在自己没有能力照顾老人的同时,寄希望于兄弟姐妹身上。
在对方无法做到周全的时候,不是想办法解决问题,而是首先想到指责。而在孝敬父母这件事,这是最要不得的。
每个人都希望可以给父母最好的照顾,都希望父母可以长命百岁,只是所处的环境或者能力受限,而做不到最好的安排。
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比比皆是,很多兄弟姐妹之间因此闹得老死不相往来,
赡养父母,每个人的初心都是好的,每个人都想给父母最好的。可是,人从来不是圣人,也不是完美的人,每个人都有出错的时候。
对于各自成家的兄弟姐妹来说,更要注意生活相处中的分寸。
随着各自生活中的事情越来越多,变数也越来越多,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一样,你们不再是世界上最了解彼此的那个人。
你们也不再有那么多的时间去解读对方每句话背后的含义,只会接收到对方发射出来的意思。
如果一旦有龃龉,不及时解释清楚,那长期下去就会变成解不开的疙瘩。
世间的兄弟姐妹如同一棵树上的枝蔓,彼此独立存在,却又紧密相连。他们是世界上最亲密的人,也是对方最有力的后背;
他们互相扶持,却又恪守分寸,又不过度干涉对方,这就是他们在成年后的世界中相处的最好的方式。
-3-
分寸感,是一个人的最高修养,人与人之间有分寸的相处,也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距离。
前段时间偶尔路过一个朋友的公司,约她喝下午茶,听她说起和闺蜜间的决裂,更觉得人与人之间的分寸感是多么的重要。
朋友和她闺蜜是从小玩到大的,虽然大学以后两个人相处的时间很少,但是彼此之间的关系却从未感到生疏。
有段时间,闺蜜因为工作的原因,需要暂时借住到朋友那里。
朋友虽然略略担心两个人多年未近距离的相处,两个人的生活习惯会不会不一样,但是对于闺蜜的困境也不能不帮忙。
两个人住到一起后,闺蜜比较依赖人,希望两个人能像以前一样无话不说。
而朋友呢,因为工作的关系,常常晚上回去还要处理文件之类,忙完的时候希望能有点自己的自由时间,自然满足不了闺蜜的要求。
这样渐渐地,两个人开始有了隔阂,一点点疏远,直至最后关系破裂。
“我们小时候打架动手把彼此掀翻在地,两个人撕破脸,可是过一段时间又会和好如初。因为当初的我们不知世事,简单单纯。可是长大后,每个人都会对自己所处的情境做一个评判,慢慢的就会产生距离,这时候就要注意相处中的艺术,把握好分寸。“
”而我们一旦打破这个距离,相处中的分寸也会缺失,彼此就会失衡,我万万没想到我们的友谊毁在了距离太近。”
我曾经在网络上看到这样的一句话:人与人之间是不能生分的,一分生分,那么剩下的七八分也会跟着走了。
这场友谊的终端也不过是因为双方破坏了彼此相处之中的最舒适的距离,每个人都像是一只刺猬,如果靠的太近,终会扎伤对方。
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博士根据交往双方的人际关系以及所处情境划分了四种区域人际交往距离:公共距离、社交距离、个人距离、亲密距离。
在相处中,我们总是对亲近的人有着一定的期待标准,如果对方没有做到就难免会心理失衡,一段关系就会受到损伤。
所以,在人际关系的相处中,如果对方需要更多个人空间,我们应该满足对方的需求,保持好相处中的分寸感,一段关系才能走的更远。
在人际关系中,尊重对方的个人空间,保持合适的分寸感,是一个人行走世间的最高的修养,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最高艺术,也是生活前行中最好的香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