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活到老,学到老”,知识是测量一个人一生走过路的标尺,学问高者自是有一番指点江山的气魄,然而身正才可以德高望重,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即言明学问高者可以为师,行为正派者可以为范。这句话是陶行知先生对教室的殷殷期盼,也是作为师者,除了传道、授业、解惑外应该必备的风骨。正是“教育无小事,处处是教育”。
师者,既是传授知识的人,又是学习的模范和榜样,知识渊博所以成为教师,品德高尚所以成为模范和榜样。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的也是这样的道理,即你的品德高尚行为端正,不用刻意去命令,别人也会去模范,去学习;当品行不正行为不端的时候,即使你去命令别人,甚至责罚,也不会起到多大作用。在这里有一个特定的对象即“老师”,这句话充分肯定了“老师”的重要性即开篇所讲的身正为范。教师的思想信念道德品行,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像是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在学生心里。
然而事物是具有两面性的,用辩证观点看待问题,那么,学高为师也不是可有可无,。所谓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更应当是有长流水,便是这个意思了。学问高者从不自满,因为他/她知道自己总会有所欠缺;而越是学问不精深者,越是喜欢到处夸夸其谈,以此来掩饰自己不知道许多问题。为人师者不能仅仅只给学生一碗水,而是要教会他/她们自己去取水,并成为一条河,成为一片海,教会他/她们升华自己,不断穿越自己。所谓“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教会学生自己发现真理。”学生能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是好的教师所教育出来的最好成果!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陶行知先生给教师最好的注解,我们的时代需要这样的师者,我们的民族也需要这样的师者。所以我认为这两者密不可分。失去了学问的老师不再有教育学生、给予学生未来的能力,而没有德行的教师,则不符合言传身教的要求,二者缺一不可,失去一个就显现出一个苍白的空洞,空洞会越来越大,而不会随时间消逝。
既然“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句话一直紧紧相连,我们不能武断的将其分开。“师范”取的也是这个意思,即教师,既要拥有广博精深的知识,又要做到德高望重,言传身教,以自身为标杆,飘扬起道德的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