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题目很奇怪,乒乓球是用来打的,怎么会是用来理解的?这可得从我自身说起。从上小学开始,乒乓球就是自己最大的爱好了。现在还清晰记得,清晨五六点钟,自己翻墙入校占球桌的情形。凭着兴趣打球的我,之前赢球基本都是靠手感、拼体力、讲运气、说不出什么道道,球技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提高。一直徘徊不前的状态持续到了2014年。
2014年,我有幸遇到了肖南江教练,听了他对乒乓球技术的讲解,并在他高强度的多球练习下,我才发现,之前技术的徘徊不前,源于缺乏对乒乓球的正确认识和理解。原来自认为很熟悉的运动,自己其实还对它还挺陌生的。这几年相对系统的训练下来,头脑中逐步建立了技术动作的概念,对乒乓球也有了新的理解。比如,站位要做到“肩在膝前,膝在掌前”。就是在准备接发球时,自己要把身体重心转移到右脚掌上,将握拍的右肩下沉,让右肩处在右腿膝盖的前方。右腿同时弯曲,让右膝盖处于右脚掌的前方。这样,在接对方发球的时候,方便右脚掌的蹬转,让全身力量从腿部传递到腰部,再传递到手臂,进而传递到球拍上。又比如,比赛要注意“三盯”,即“盯人、盯拍、盯球”。盯人,就是要盯住对方的站位,对方的手臂,对方的眼神,对方的表情,对对手的空间占位和竞技状态有一个基本判断;盯拍,就是盯住对方的球拍,因为对方发球或者回球的质量,都在球拍击球那一瞬间决定,所以要盯着球拍击球的部位,球拍挥动的方向,球拍拍形的变化,这样就能大致判断球的旋转、球的方向、球的力量和球的落点,有助于自己提前预判,提前跑位,提前准备;盯球,就是盯住乒乓球的飞行高度、速度、旋转和落点,在最短的时间,根据球的状况和对方站位情况,结合自己的战术,做好击球的准备,完成击球的动作。还比如,打球要控制节奏。对我而言,打球缺乏节奏感,喜欢猛冲猛打,结果频频发生漏球、下网等失误。细细一想,打球是两个人的运动,我打过去的球,在没有落到对方球台上之前,对方是不可能有所动作的,即使对方击球了,球过来还有一个时间,所以,在自己击球后到球回到自己球台前,这段时间都可以利用,都可以从容地为下一板做好准备,完成没有必要慌慌张张。
乒乓球运动看似简单,好象只需一桌、一球、两拍,但在你来我往当中,其实蕴藏着无穷的变化与奥妙。对我来讲,只有不断努力去探索,认真去感悟,勤奋去练习,才会有对乒乓球运动更深入的理解,才会更加持久地享受它带来的无穷挑战与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