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ki已经2岁5个月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个性愈发突显。
她会越来越多地对我说“不,我不要”。
相反的是,我会尽量克制自己对她的要求说“不”,这很难。
因为父辈对我们的教育是“要听话”乖顺式教育。而我正在竭力与这传统教育理念,与自己内心做斗争。
特别是当她把厨房弄得一片狼藉,把厕所马桶水泼一客厅,每次上班我快迟到她还非要磨磨蹭蹭的时候,很多次很多次我都想对她说“你就不能乖点吗?你就不能听下妈妈的话不要这样吗?”
尽管很多次她的“叛逆”差点把我逼得“暴走”,我都忍住了内心想要强迫她乖顺的念头。
因为我深知,
压制不是最好的教育。
我们很多人受传统教育影响,觉得“乖巧”“听话”就说明孩子懂事聪明。确实,有的孩子天生安静不闹事显得乖顺懂事,而有的孩子,如kiki这种,就是天性活跃、好奇心强、静不下来。对于前者来说,乖顺是天生的,而后者“乖顺”是驯化。
有时候,必要的驯化是帮助,比如对安全教育的驯化。
而在我看来,大部分的驯化是扼杀人的内在生命力。
从生命最初来说,好奇心是动物本能,没有这个本能,人无法探索世界,无法学习技能,无法生存于世。
如果一味要孩子“乖顺”,其实就意味着强迫他们按你的思维去看待世界。然而,“一万个读者一万个哈姆雷特”,且不说作为长辈的眼光、视野、行事作风是否完全正确,谁能保证自己永远是对的?我想我们大部分的人都不可以。所以,我们又为什么要把这样的思维强加于孩子身上?
道理很容易懂,但确实很难在思想深处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总觉得孩子乖点,听话点不是坏事,对大人来说,会更省心省事。这样就可以避免有时候孩子问“为什么”我们作为长辈答不出来的尴尬;可以避免当我们要求孩子做到自己却做不到时的矛盾。因为只有他们足够听话乖巧,他们不会质疑我们是否正确,他们也看不到问题,于是,他们也就成为了大部分不会思考的庸众之一。
所以,除了原则问题(安全、是非),作为养育者更要做的是——放手。
允许孩子说“不”,更要允许他们对我们说“不”,认真倾听他们说“不”的理由,给予适时理解和支持。
孩子大部分说“不”的时候,多问问原因,你会发现他与我们看世界、思考问题的方式真不一样,也会通过他开启思维的另一种方式。与其说是我们陪伴孩子成长,事实上是孩子教会我们爱与尊重。
假如非要孩子“乖”“听话”才给予他们耐心和爱,这与买卖又何不同?这样的价值交换,是否可以置换于我们这些养育者身上,假如我们平庸无能、一无是处,孩子是否可以不爱我们?
事实上,孩子给予我们的爱是最纯粹的爱,是无条件的爱。无论我们给予他们多大的语言暴力(例如“我不要你了”“你是妈妈捡来的”“你真笨”),他们依旧在我们难过的时候会过来拥抱我们。无论我们曾对他多不耐烦吼骂甚至动手打他们,他们依旧会挂着眼泪原谅我们。这样真实纯粹的爱,而我们没有任何人有资格去践踏和不珍惜。
很多时候,我常常反省自己做的不够,不自觉还是会以“控制”来代替爱,以“我为你好,所以你要听我的”这样的心理来充当教育。
例如,今天洗了一大盆青提,kiki非常喜欢,在我再三强调“kiki不要吃多了,会积食”的情况下,kiki说“我不要,我要再吃5颗”,说罢抱着装青提的盘子摔了一跤,提子撒了一地。我下意识地责备她“你看你,不听妈妈的话吧,把提子撒一地”,话一说完我就后悔了,我其实是在担心她摔倒后安全,而脱口而出的却是对她摔倒后“幸灾乐祸”的风凉话,无意识地通过责备去宣泄她违背我不要吃多了这个“命令”的愤怒情绪,这不是教育,这是在发泄她对我“叛逆”的不满。如果我真是为了她好,应该第一时间去问她摔倒后有没有受伤,再尊重她自己吃完5颗这个选择,帮助她履行吃完5颗后就停止这个承诺,这样不但避免了她积食,也让她做到了“言出必行”,这样才算是育人。
或许有的人会觉得哎哟这么个小事有必要这样么?事实上,教育本身就是这样一件一件小事,一个一个小细节,育人者比被教育者更要注重自身言行举止,因为我们是镜子,孩子在镜子那边看着并学着。
假如因为孩子所谓的“不听话”而不小心犯错,我们就盲目横加指责,那不异于别人困难时“落井下石”“幸灾乐祸”。那么当有一天我们失败的时候,他们不但没有同理心去理解支持,还会在一边说风凉话。只有我们给予他们无条件的爱与理解,孩子才能学会爱与尊重。在规则之内,给予孩子充分的尊重和自由就是最好的教育。给予他们选择的尊重,犯错的自由,允许孩子大胆“试错”,给他们走“弯路”的选择权,最大限度尊重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格所拥有的全部权力,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成长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一个有思维能力和处世态度的人,一个真正懂得爱与责任拥有鲜活生命力的人。
与诸君共勉,谨以此文,献给我此生挚爱——k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