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人性》----阿德勒
第二章 心灵活动的社会性
安全与适应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从自然界的角度来讲,人仅能称之为一种低等生物——自卑感和不安感始终萦绕于人的意识之中。由此,人每时每刻都在思考怎样发掘让自己更加强大和适应自然的方法,把不生命中的不利因素剔除到最低。
"心灵乃是人类发展出最有效解决问题的工具。心灵是弥补人类身体不够强大这一缺憾的主要工具,所以人的心灵始终涌动这一种不安(作为生命脆弱的一种投射),人由这种感觉的激励,发展出预见和预防的强大能力,心灵才发展成如今这样会思考、会感知、会行动的有机体
—————————
欲望或愿望也可以因此而得到解释:"当一个人有了不足感的时候,就会产生“想要”的欲望以弥补不足,寻求达成完美后的满足感。"不过至于“想要做什么”,则代表了欲望还引发了行动的倾向。
"所以说所有的主动行为均是由于不足感造成的。其目的是,为了打到一种满足、恬静、完满的状态。(当你感到轻微的无聊的时候,可能就已经摆脱了“不足”的桎梏,至于满足之上是否还会渴望超越,那便是对这一话题更深入的探讨)。
——————————
心灵与社会
(前文阐述了他人的帮助能令人摆脱“不足”的处境)"既然社会自在人类的适应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那么心灵这一有机体,从最初的时候就会受到社会生活的影响。"可以说,心灵的任何能力均是在社会生活规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清晰、流畅的语言是社会生活的重要工具。可以说,语言是将人与其他动物区别开来的一个奇迹。(阿德勒对普适社会规律的探究是从“语言”开始的。)"作为社会生活的产物,语言是社会成员之间联系的纽带。
"语言是逻辑思维的前提,唯有借助语言,我们才可建立起“概念”,并理解“价值观”之间的差异。
"我们的思维和感情若是想被理解,就一定要具备普遍适用性。例如,当我们看到美丽的食物感到欣喜愉悦,是因为人类在对美的认知、理解、感受等方面,已经达到了某种共识。
(这里对于语言普适性基础的洞见我认为是深刻睿智的,但是其实与上文语言在社会环境的产生衔接并不紧密,在逻辑上是相关但不连贯的,是跳跃性思维的产物。)
————————
社会感 待读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