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与索罗斯的投资习惯》告诉我们,亿万富翁怎样对待金钱


“金钱一直是我们渴求的东西,努力上学,加班工作,就是想通过金钱,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至于未来想过怎样的生活,还是等有了足够的钱,再说吧。”

偶尔会处于想通过得到更多的钱,提高生活满意度的状态。

当然是不得,转而埋头看书,又把这个想法抛到了九霄云外。

读书时又会被涉及到钱的话题所吸引。


《最富足的投资》里,罗杰斯告诉女儿:

理智地思考,你们考虑要买的东西,或想要做的事情,是否真的值得,或者是否有益,或者这种欲望只是稍纵即逝。


《学会花钱》里,钱包被分为三种类型:

金融世界里,钱包被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消费钱包」、「投资钱包」和「投机钱包」。


这些信息都在告诉我们,努力拥有更多的钱,这没错!


最近几年开始记账,虽没有大笔投资,也玩过基金、理财产品、P2P,也入过浅坑。

生活里没有刻意追求极简,无形之中减少了不必要的消费,清理、丢弃了很多衣物,也能够克制对物质的欲望。

我曾经一贯对钱的态度是,自己的钱,想花就花,痛快就好。当厌倦了用钱买痛快,意外发现生活依旧美好!

最令我兴奋的是,《巴菲特与索罗斯的投资习惯》一书告诉我们,少花点钱,钱只是副产品。

这是本讲两大富翁投资习惯的书,用来参照应对日常的消费理财,简直是小试牛刀。


不管你有多少钱,少花点。


年收入,20英镑;年支出,19英镑19先令6便士。结果:幸福。

年收入,20英镑;年支出,20英镑0先令6便士。结果:悲惨。

——查尔斯·狄更斯小说《大卫·科波菲尔》中的米考伯先生


除了继承、婚姻或盗取,只有一种积累资本的方法:花的钱少于赚的钱。

索罗斯一生中的大多数时间,都住在普普通通的住宅里,而且对居住环境几乎毫不关心。

有些亿万富翁每次出门,都要乘坐由专职司机驾驶的豪华轿车,索罗斯不是这样。

索罗斯在谈到自己的财富时曾说:

相比我的财富水平,我的生活水平一直非常一般。


在钱的问题上,巴菲特是个极端主义者,他的节俭以未来导向性为基础。

当他花掉1美元时,他考虑的不是这些钱的当前价值,而是可能的未来价值。

花钱很容易,每个人都会,赚钱却不容易。


钱只是副产品。


世界上有两种赚钱动机:一是「远离」,二是「追求」。

有的人想变成富翁,是因为害怕贫穷,这就是“远离型”动机。

如果你在穿过丛林的时候,突然碰上一只老虎,恐惧会驱使你没命地奔跑。一旦到达安全的地方,你就没有继续跑的理由。

这种动机就像一块印有“保质期”的电池。一旦过期,它就没用了。

它不会激励你,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追求一个目标。

财富实际上是一种精神状态。

查理·芒格曾说:

我很想变成富翁,这不是因为我想要法拉利,我想要的是独立。

如果你也有这样的想法,那么一旦你获得了来之不易的独立。

你最不想做的事,就是大手大脚地花钱,这会威胁到你的独立。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