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开学第一百零四天,上课第八十二天。
晨起打电话给小李,问其起床没有,说起了,然后在手机联网的监控里看她背着书包戴上手套关门,遂放下心来。她是个起床困难户,这一点我自己负有一定的责任。在她上幼儿园时,她的到校时间都是随我上班时间而定。如果我是日班,那会早早给她弄醒送到学校门口,让她站在人群里等着开门进校,偶尔遇见熟人也会拜托帮忙照看一下,毕竟是四五岁的孩子。如果我上夜班,那就不忙着让她早起,每次送到学校差不多做课间操了,往往这时九点多。那时候很多道理不懂,不知道孩子的性格中其实早年影响最大。后来念小学也没让她养成自己定时起床的习惯,现在大了要好些,偶尔我和她爸都不在家时,她自己也会定好闹铃,铃响人醒。但我已经养成了叫她起床的习惯,而她也习惯了我的习惯,我心甘情愿的操着心,她心安理得的受着。用她的话说就是:“妈妈在,不怕;妈妈不在,也不怕。”
下了班去姑子店里坐坐,又听她笑说今早若不是她自己定了闹钟儿子就迟到了。看她那一脸淡然的样子,再想想自己的劳心劳肺,内心很矛盾,既羡慕她同时又不太认可。对于孩子的教育,她们夫妇俩和我们的观点一直不同。她俩是属于理论很强实践很弱,总想着让孩子怎么样怎么样,但很少去关注孩子内心真正的需求,所以孩子在家很少和他们聊天。而我们从小给予小李的都是快乐教育,即要有根植于内心的善良,也要有扬于脸上的自信,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我始终坚信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过的一句话:“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小李在家,常常和我们聊天,是个嘴里藏不住话心里藏不住事的少年。喜欢看她扬在脸上的笑容和她认真努力的样子。但也有不少人曾经告诉我不要相信快乐教育,教育在根本上就不可能快乐。鉴于这话话,单从目前的成绩来看,具有一定的道理;若从性格方面来剖析,我认为也不全对。家庭教育是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至于结果也许要用一生才能回答。
中午吃饭时,小李在看一段舞蹈,说是音乐老师上课放给她们看的没看完,让我和一起欣赏那优美的舞姿。说实话,舞蹈我压根看不懂,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我就是图一个与小李一起和谐欢乐的氛围。视屏里青年舞蹈家在如梦如幻的舞台上,轻柔灵动的跳着舞着,那身姿就像刚出生的婴儿般柔软。即便我不知道这舞蹈在传递什么在表达什么,可我依然认为只要能站到舞台上他就是最美的舞者。舞蹈看完了,关掉手机,小李幽幽的说:“妈妈,我跟你讲噢,昨天数学啊最后两题很多人不会我做了,但前面有两题她们都会我却不会,奇了怪了。”言下之意想要寻求我的帮助,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我故意调侃她:“会不会你的左右脑跟别人是反的呀,是不是鸡蛋吃少了,脑子不够用啊?”关于这个梗的来源:她不止一次的笑着告诉我,有次她去问老师化学作业时,老师笑着跟她说回家让妈妈烧鸡腿给她吃。我记得有一次我还回她:“这老师一看就不做饭的,冻鸡腿哪里有营养啊。”听完这话她笑死了。她经常会告诉我说:“妈妈我跟你讲个好玩的事吧……”
小李瞟了我一眼,说:“又想骗我吃鸡蛋,我才不上当呢?”然后快速扒完碗里的饭,进了房间,一会儿就听见她嘴里在念念有词,又是在做临睡前的功课。这一习惯从开学坚持到现在,就和我的打卡一样。我们彼此暗暗监督,有时她会问我几天没打卡了,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后总是很满意。偶尔我也会提醒她今日份单词背了没,在得到她肯定的回答后我略感欣慰。希望我们就这样坚持着,坚持着……
都说读书难,难读书,我也相信读书难,可如果不读书就会难一辈子。十个手指头伸出来有长有短,没法要求个个都一样长。所以,干嘛非要去和别人比,和自己比就好了,力争每一个今天都比昨天进步一点点。
昨天小李问我:“妈妈,你每天写,咋有那么多话要讲呢?”“你是不是想说我写的有许多都是废话?”我反问道,她没吭声。我记不得是谁说过,文章之初都是始于废话。
用陈年喜在《微尘》里的一段话来结束今天的废话——“废话也是好东西,比很多实物实用,支撑着春夏秋冬走马灯一样走过。对于很多人来说,生活本来就是一段一段的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