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去澳大利亚长居时,是住在一套公寓里。公寓上下二层,四户人家。我们住在一楼,同住一楼的另一户人家是孟加拉国人。
对于孟加拉国这个国家,我了解甚少,以至于他们一家刚住进来时,我一直认为他们是印度人。他们一家三口,女主人长得十分漂亮,大眼高鼻,一身粉色纱丽,勾勒出苗条的身材。男主人瘦脸黑肤,常常穿着长袍睡衣在家门口院子里伺弄花草,我自作主张给他取名"默哈"。
默哈的儿子上小学二年级了,黑油油的卷发,黝黑的带古铜色的皮肤,看起来十分健康。
我们居住的这个地区附近有个林肯.帕克学校,是阿德莱德最好的公立学校,默哈全家搬到这里居住,就是要让儿子进这所学校读书。这样看来,澳大利亚也有学区房这样的概念的。学校只要提供租房合同就可以入校了。
慢慢的,我们熟悉了起来。
默哈很热情,会拿个苹果或糖果给我家山山吃,哈哈笑着与山山妈妈用英语聊天,他们家的许多情况都是在聊天时知道的。
默哈夫妇都是高学历的知识分子,默哈夫人是植物学专业毕业的研究生。
他们的家打理的不是一般的干净,所有暂时不用的或者偶尔才用到的如烧烤炉,汽车备胎,修理工具等等,都堆放在公用车库一角,(这一点倒和中国人有点像),客厅里的家具一尘不染,摆放有序,花草点缀期间,真是悦目。
默哈夫人是植物学专家,门口小花园里种了许多花卉,这些花卉和他们家的客厅一样,不是一般的漂亮,而是有艺术的漂亮。
从进口开始,就有太阳能的地灯一路引导进入他们的园子,到了晚上,像萤火虫点亮了夜的星空,花影瞳瞳,一派朦胧。
我对默哈夫人穿的纱丽十分仰慕。
有一年印度国庆日,他们家有客人来访,女的都是穿着纱丽,男的和默哈一样,衣着比较随意了。
空气中飘来很香的味道,很印度,很咖喱。有轻声的笑声随着咖喱味一起传过来。
孟加拉国位于南亚孟加拉湾北部,与缅甸、印度等国毗邻。孟加拉国曾多年处于殖民地状态,到了1971年才逐渐脱离殖民而独立。因为孟加拉国的人口密集度高,因而至今它还是世界上比较贫穷的国家之一。
默哈一家能来澳大利亚这个发达国家并定居,得益于他们夫妇的高学历。
默哈在一家公司上班,每天晚上上班,白天在家休息,所以我们就经常会看到他白天穿着睡袍在园子里。默哈夫人很少出门,话很少。她的工作是可以在家里做的。每天看到她在园子里给花卉们浇花,拔草,剪枝,整理,看到人,也不说话,微微一笑。
小默哈放学了,会有些孩子的生动气息流动,儿子与母亲说着孟加拉语,嘟嘟哝哝的,听起来像没切断的烤鸭,连刀块,用筷子夹起来,一串串的。
孟加拉语属印度---雅利安语的东部语支,其实就是东部印度语。是孟加拉国的官方语言。在教育界和商界,广泛使用的则是英语。
默哈夫妇受过高等教育,他们的英语应该很好。
有一年圣诞节前几天,他们一家来我家,说是孩子放暑假了,要带着孩子回国探亲,拜托我们每天去为他们的花卉浇花,否则花会干死的。
我们当然一口答应了。
那年圣诞过后,我们也回国了。浇花的任务由女儿一家承担了下来。
回国后一直惦记着默哈家的花草,视频时屡次关照女儿,澳大利亚的夏天很干燥,不要忘记给默哈家的花园浇水。
小默哈开学前,默哈一家回来了,买了蛋糕来感谢一个多月以来为他们的花卉浇花。
女儿说,默哈一家人不错的,有教养,有分寸。
第三年,我们搬离了这个地区,到相距不远的另一个区居住。有时散步经过那里,会留心多看一眼。
有一次远远看到了默哈夫人带着儿子在超市买菜,没看到默哈。
今年,我们在澳大利亚过圣诞节,遇到了默哈,是在一家汽车旅馆门口,他还是那样,热情,爱笑。
他告诉我们,与夫人离婚了,儿子留在澳大利亚与母亲在一起,发达国家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体系到底是先进的,对孩子好。自己回到自己的国家孟加拉国工作生活,这次来澳大利亚,是为了看儿子,住在家对面的旅馆。
我有些意外,做邻居时,从来没有看到或听到他们俩人的吵架声音,想起了他们从来没有一起进进出出过。
想起了那个穿着粉红纱丽的漂亮女人,一个植物学研究生。
如果不是语言的障碍,我和她也许会成为朋友的。
什么时候,去看看默哈的故乡!
2017年元月25日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