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等风来的fox
01
不久前,《摩拜创始人套现15亿背后: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这篇文章突然“火”了起来,一夜之间刷爆了大家的朋友圈。
这篇文章的爆发,起因是前不久摩拜被美团巨额收购,创始人胡玮炜作为80后佼佼者,顺利从中套现了15亿。不得不说,赶上共享经济的风口,创立了引领业界的企业,转手再获得了不菲回报,如此一看,胡玮炜的确是人生赢家。
于是,作者在文章里开始发问——“现在的80后,多数都在做什么?”
甚至还大摇大摆的指出:“要么在北上广的写字楼里,刚刚成为一个总监,小腹上长出赘肉,每月因为房贷不敢辞职。要么在三四线城市里,过着平淡,却一眼可以看到未来的日子。”
这种被人一眼戳破的焦虑现状,让很多人感到自惭形秽,开始陷入另一个更加焦虑、更加着急的状态。
因为人生一旦有了对比,原本自认为还不错的生活,发现同龄人早已远远抛弃,就像有人突然间往平静的湖面里投下一颗石头,瞬间激起万千水花,打湿了自己那颗不怎么坚强的内心,黯然神伤。
一直以来,在中国人的意识中,每个年龄阶段,都会存在一个“标配”生活,为了达到这个标准,很多人不得不为此焦虑,为此紧张。
比如,对于年轻父母而言,生孩子的“标配”就是生一个“别人家的孩子”,听话懂事,学习成绩又好,年年拿奖状,给父母长脸面。
如果生了个调皮捣蛋,不爱学习的孩子,父母就会时刻拿自己的孩子和隔壁家的“标准件”去对比,在对比中越发焦虑,认为孩子在成长的路上,还需比别人家花费更多努力、更多心思才行,否则输了起跑线,又输了
而孩子在这种对比的生活下长大,久而久之,慢慢也会觉得自己是个“非达标产品”,自信心受到剧烈打击,甚至最后破罐子破摔。
这样的生活,难道你不会觉得累吗?还是累并咬牙坚持着?
02
昨晚读了一篇文章,被一句话击中:“对钱的态度不但与欲望纠结在一起,还与‘体面’纠结在一起,也就是说,有时候我们表面上害怕的是贫穷,事实上是害怕不体面。”
是的,很多人想要体面,就必须有钱,但为了钱又不自由,正是这个时代最常见的病征。
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还有沉重的房贷,孩子上学要管,父母生病要管,公司大大小小提心吊胆的事情要管,危机感越强烈,焦虑就成一种常态。
身边一位27岁的小伙子说,成名要趁早,男人30岁之前,要有车有房有存款,这是在城市立足的“标配”,也是未来娶老婆的“标配”。
另外一位27岁的女孩子说,当她看见同学和同事都纷纷走向婚姻,结婚秀娃,她却没有男朋友,常常焦虑到失眠,觉得自己很失败。
因为她妈妈说过,作为一个女人,就应该在26岁之前把自己嫁出去, 30岁之前生完二胎,然后相夫教子,这样的生活才是女人的“标配”。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一经比较,你发现比自己过得体面的同龄人大把,比自己赚钱多的同龄人大把,比自己事业成功的同龄人也是大把......
这种深深的焦虑感,极大降低了我们生活的幸福感,究其根源,还是自己内心不够强大、缺乏安全感而导致的。
内心不强大的原因再细分下去,就是我们普遍人都存在的心理现象:比如经济不独立,穷而缺乏底气;比如感情中处于弱势地位,感觉不到别人的认同和欣赏;比如对金钱的索取远远不够,日子过得不够体面……
可是,生活并不是战场,我们何必跟自己、跟别人一较高下。
03
韩寒反驳“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这个观点时,说过这样一番话:
“成功的定义绝不只是套现几亿十几亿。身价千亿的首富,面对一个园丁,一个美编,一个程序员,都不存在抛弃不抛弃的关系,时代里不同人有不同的分工和命运,也各有不同的幸福。如果你只是不想朝九晚五当员工,这个社会也有很多道路可以走,未必都要当老板。
若你义无反顾,内心坚定,而且性格就是如此,那你就做好吃苦的准备去干一番,安于现状或不甘如此,都是每个人自己的内心意愿,他人不可强加。”
人生的意义,是在追逐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而不是通过对比、通过别人设立的标准去前进。生活是一场旅行,并不是一场赌博,如果把人生当成了赌博、追赶、攀比,这样的人生,注定和焦虑永伴。
反之,如果你是用一路观赏风景的心态前行,不攀比不追赶,尽最大的努力,慢慢靠近自己想要的生活,才算没有辜负岁月,辜负青春。
因为在努力的过程中,我们享受到了生活中的美好和温暖,即使只有一点点,也足够抚慰自己并不强大的内心,而不是过分在意与他人的对比,一定要过成世俗规定的样子才行。
这样顺从内心的过日子,也不失为一种精彩,我们可以选择做英雄,也可以选择做一个在路边给别人鼓掌的人。
从来没有无比正确的生活,从来也没有所谓固定的“标配”人生。有智慧的人,他们不活在别人的眼里,只活在自己的心里。
我一直相信,只要我的今天比昨天过得好一些,就是进步。长此以往,时间自然会还我一个意想不到的未来,而我一直坚持走的这条路,也是最好的人生路,相信你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