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的内容是“几个基本概念”,源自阿德勒。
这会儿先不回翻书,我看看自己能记得多少。能回忆起来的就一定能记住。所以词句和原书就不太一样了。
1.我们往往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第一反应是去纠正,而又往往选择了批评与责罚的方式。这时孩子未必能发自内心地真正懂得要改,成人在说教一通后,还喜欢在最后补上一句,说“你听进去了吗?听懂了吗?下次要不要改过来?”一定要孩子有一个肯定的回答。我本身不喜欢这样的问题,觉得这个回答多属口是心非。
谁都会犯错,不论那个错误看起来有多可笑。
“赢得”孩子,不是“赢了”孩子。
大多数孩子对自己犯的错误都有感知,其自身的良知本身已经会提醒他自己(虽然有的孩子表面上看起来不屑一顾,那可能是在面对大人时的一种自我保护)。
我曾在某次课上惹哭了一个男孩,记得是因为孩子觉得我偏心女生云云。当时,其他孩子告诉我说“老师,Leo哭了。”我就知道,应该是我不对。因为这个孩子其实并不会斤斤计较一些小事,能够忍让别人。他能哭出来,一定是觉得特别委屈的。
其他孩子并不知道他哭的原因,还会笑。我就说“我知道他为什么哭,因为太委屈了,因为觉得我刚才偏心女生了。”说完这话,记得他好像哭得更厉害了点,还恼火地踢腾椅子(我想这还有些男孩的自尊心在里面吧)。后来同事进来了,把孩子邀出去,单独和他谈(因为还在上课时间)。
那次下课后,大家都走了,我单独把他留下来,和他说了说心里话。大意是道歉,确实是我有失公允,也知道他是个明事理的孩子云云。他一声不吭地听我讲,手里同时修着坏了的修正带。我不知道他听进去了多少,还是把我的话理解成又一次说教。所以也没再重复,只是帮他修理修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