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知道伍迪艾伦还是在小隐的视频里,她介绍了自己正在看的伍迪艾伦访谈录,后来觉得这个导演应该很有意思,于是在一年后我打开这本书,开始真正了解伍迪艾伦。
说说我喜欢他的几点吧,他的《安妮霍尔》《曼哈顿》,以及《无线电时代》我都看过,他的拍摄手法令我眼前一亮,比如《无线电时代》,这部电影是他怀念自己小时候每家每户都在听无线电的日子,对于群体刻画得很到位,充满着生活气息和年代感,还有着喜感,这都是这部电影的讨喜之处。可能也是因为自己比较喜欢犹太小孩的原因吧,对于犹太这个民族,在同情怜悯他们的同时,我也深深喜欢这个民族的文化和爱好读书。
其次是《安妮霍尔》了,这部电影我之前特地写了一篇感想,就不再赘述。随着年岁的增长我更期待自己能够看一些能够引发自己深思的作品,而他做到了,把电影拍得有内容,而且黛安基顿这个女演员非常有个人魅力。在这本书里,艾伦夸赞了很多遍黛安基顿的好话,她热爱艺术,他们俩非常合拍,对待电影和演戏有自己的风格,她的歌声也很美妙。我喜欢这两个人的关系,那个年代拍电影并不是找小鲜肉和流量来博取票房,这也是我欣赏的一点。
伍迪艾伦的电影大部分都是按照自己写的剧本来拍摄,找的演员都是非常符合剧本形象的,在选角色以及背景音乐,拍摄手法和片头,他都非常用心,而且和他交好的演员会打电话来问一下有没有合适的角色,所以有的时候他会专门为自己的朋友写一个角色,我只能说“wonderful”!他让我觉得,拍电影并不是为了钱,而是自己的爱好加工作,也让我感觉到了创作的力量。
他的性格我也能了解一些,阅读访谈录的好处就是,能让你感觉到自己多了一个朋友,你能从某些方面了解他,这极大满足了我的好奇心。
说一说从我眼中看到的他的特点吧。
1.工作狂,他在访谈里说了很多次自己热爱工作,他说“我从来不重估自己的人生!我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工作!我的原则是:只要我一直保持工作的状态,集中精力在我的工作上,一切事情都会水到渠成。这与我赚多少钱无关,也与我的电影成功与否无关、那都是无意义的。肤浅的。只要你一直保持工作的状态,为此努力,并且为自己树立远大目标,其他一切就都不重要。你会发现,如果你这么去做了,其他一切都会各归其位。”
这让我觉得,但凡是有点成就的人都是专心在自己所做的事情上,持之以恒,其余的都无关紧要,算是成功的一个因素吧。
2.热爱创作。他让我觉得拍电影像是写小说或者是入手其他的事情一样,虽然天赋很重要,但是坚持更重要。与此同时还有不气馁的心。
他是个很高产的电影导演,每年一部片子,他想拍的东西都是自己想要表达的,不仅如此,虽然自己拍的严肃片剧情片不被观众买账,但是他还是拍了,事后票房不好也并不气馁。我们都知道完美主义,做事情都要完美无缺,要不然干脆就不要做,但是他没有这种强迫症,拍完了就完了,不在乎那些。在拍的这些电影里,有自己非常满意的,虽然大部分是不尽人意的,但是他并没有扔掉那部电影,创作出来了就是出来了,下一部拍得会更好。所以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要避免完美主义倾向,先把事情做了,坚持,任何事情都会水到渠成的。
关于创作,他会拍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自己想表达的东西抑或者是自己以前的回忆,回忆童年并用自己的方式去展示自己童年的一个小缩影,在我眼里真的太酷了!他生活在纽约所以就喜欢都市,拍的电影大部分都是纽约,这一点是带有个人色彩的,很有意思。
最近也在读《把自己作为方法》,里面的项飙老师就是这样的一种乡绅的感觉,关注自己生活的所在,把自己从现实生活中分离出去看自己生活的这片土地,通过自己的方式进行描述,这些都是我不能做到的。身为一个农村的孩子,其实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对于家乡的风土人情了解得很少,或者是被自己的适应性同化了,已经熟视无睹,所以就不觉得有什么。但是如果自己能把自己从现实生活中脱离出来观察自己的生活,可能会更热爱脚下的这片土地吧。
ps:今天在看哈佛幸福课的时候,tal老师也说了这一点,关于我们的适应性,适应了身边理应感恩的事物,适应了身边寻常的事物,但是,我们最应该珍惜的就是这些最寻常的积极的东西。所以需要我们写感恩的东西。
3.不在乎外界说法
他的心理很强大,活得很明白,面对电影评论和批评他不会去理会,专心工作,他也不会去关注什么八卦,自己的私事也不愿意让媒体公开,就算是公开了一些事情他也不会在乎。因为毫无意义。
综上所述,我所了解的伍迪艾伦就是这个样子的,我也会继续看他的电影。
我决定每天更新的时候写下自己感恩的五件事情从今天开始:
1.妈妈包的饺子,非常好吃 2.tal老师,他讲课总是那么循循善诱,把我的疑问都解答了 3.tal的外婆,如此勇敢的女性,坚强勇敢乐观 4.男朋友每天和我聊天,对我很关怀 5.甄嬛传的所有主创,非常喜欢这部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