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在流转,秋天的味道,愈发浓烈,伴着秋天的晨风,心血来潮来到“增城丝苗米”的种植区域。
大片的稻穗引来许多鸟雀,扑棱着翅膀,围着稻田低飞着。真美,虽然这种美景容易消逝,可是它会年复一年与我们相会,可是就算每年见一回。
增城的丝苗米为何称为“中国米中之王”?
增城丝苗米有“中国米中之王”之称,与增城挂绿荔枝齐名。
丝苗米很奇怪,与挂绿荔枝一样神奇。众所周知,挂绿荔枝的特点是一代不如一代,母树只有一棵,第二代只有72棵,其他荔枝可以大量扩种,且品质不变。而挂绿就不行,第二代的比不上母树的,第三代的又不及第二代的,而且没有50年的树龄,很难挂绿的味道。
丝苗米也是这种情况,同样的谷种,山下种出的怎么也比不上寺旁那几亩山坡地种出的好,而且山下大片农田里,由白水带这支水灌溉的又比其它地方的好吃。70年代初有华南农学院教授来考察,也得不出什么结论,只发现这块地偏沙质,底下有泉水渗出。
增城的丝苗米特色
增城丝苗米米粒细长,无腹、心白,透明晶莹。丝苗米饭软硬适中,芬香可口,有"米中之碧玉"、"饭中之佳品"等美誉。传统的老丝苗品种,以该市朱村白水 矮脚丝苗米为佳,高脚丝苗则以派潭灵山和正果水口村为上品。
增城丝苗米的故事
隋朝初年一个叫栖云的和尚在增城建了一座栖云寺。寺中来一和尚的俗家名字叫廖弘,增城丝苗米培育者,中过举人,因仕途不好做了和尚。他最先在县城凤凰山的万寿寺坐禅,后被主持推荐到白水山的栖云寺。
廖弘是个水稻专家,除了研究佛经,最大的爱好是云游化缘时,吃到好的米就把稻谷收集起来。栖云寺与白水带之间有一个面积不大的湖,承接群山流下的无数山溪,湖边有几亩由和尚们开荒而成的半坡水田,半叶和尚就在这片田里做实验,多年之后,终于杂交培育出非常优质的米。
因米粒的形状较长而尖细,他就将这种米叫做“丝苗米”,山下村民也称这米为“寺庙米”。增城成为“丝苗米”之乡,功劳首推廖弘。增城丝苗米名扬天下,增城人有口福,可以随时享受这种人间极品。
推荐吃法
到过增城的朋友,对增城鸡饭一定不会陌生,光是看到朱村公路两旁密布的吃鸡饭的大排档,已经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用增城最好的米和增城最好的鸡煮出来的鸡饭,增城人会自豪地说,这是天底下最好的饭。
增城鸡饭的关键是要选靓米。米粒要细长,无腹白、白心和背白;米色要晶亮透明呈玻璃状;颗粒要均匀,整齐美观;油质要鲜明。
而烹调的鸡饭的秘诀:将饭煮至六七成熟后,将已经用调料腌好的鸡放到饭上面一起蒸,注意是放到饭上,而不是饭里面。这样一来,在蒸的过程中,鸡特有的鸡香味就会渗到饭里,而丝苗米特有的香味又会渗到鸡肉里,两者香味交融,相得益彰。
起锅时再加入调料,饭里加入酱油和葱花,这样煮出来的鸡饭,吃起来齿颊留香,让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