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忌!不要「在红尘中上吊]
弘一法师晚年称自己为“二一先生”,为什么?他说自己这一生一无是处,一事无成,所以自称“二一先生”……大德之所以是大德,都是有原因的。
我很庆幸,在我最开始接触传统文化的时候,就被强调了“傲慢”的可怕,天下大病无非一“傲”字。
所谓的“自我感觉良好”,往往就是悲剧的开始。只要一个人一飘,就走上了自我毁灭之路。不信你去观察很多网红博主,是不是昙花一现的更多,或是没过多久便出现了负面问题,或是莫名其妙就消失了……
内在的德行与外在的显化一定是相匹配的,来得太容易的背后实则暗藏危机。
比如有些名人拍个广告就能挣几百万,这是普通人一辈子也赚不来的。但也别开心得太早,如果外在的显化是100分,但是内在的德行只有50分,那么人生中其他通道定会有所缺失。因为内外必须要达到平衡,这就是天道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更可怕的是,如果这个人非常的傲慢、又自我膨胀,都不知道自己是谁了,那他就会飘的离开地面,但是头又顶不到天,这就是“在红尘中上吊”的状态。
现在很多人都不懂得这一点,做的事情都是在制造内外不平衡的状态。如果你现在已经意识到自己的内外不平衡了,怎么办呢?以我为例,我目前有数万粉丝,但我明显感觉自己的内在功力支撑不了,所以我就要更加谦卑,通过培养谦卑的美德和品质,来平衡外在的显化。
看一个人有没有福报、有没有出息,你要看他在取得成绩之后怎么样,如果他取得一点点成绩之后就开始沾沾自喜、夸夸其谈不可一世,那他就不会有什么出息。除非他改变自己的心,如果他不在乎自己取得了什么成绩,非常谦虚,不断精益求精,那他就必然是一个有出息的人。换句话说,一个人面对成功的态度,可以看出他的福报和发展潜力。
谦卑的背后,也是一个人的自知之明,和对天道的领悟。《道德经》讲: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每个人现在可以反观自己,自己曾做过的那些拿不出手的事情,又有多少?人一旦看清自己,恐怕就没有勇气去评价任何人了。
希望我们之间可以有一个约定,从当下开始,你要确保,这一生无论你有多大的成就,当了多大的官,有了多大的权利,赚了多少钱,都要待人诚恳,对人尊重,不翘尾巴。而且,你一谦卑,就回到了归零状态,一归零,你又可以获取更多智慧,从而继续向上成长,这即是“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一旦你向上成长,内心的定力就会随之增加,定力一增加,下次遇到事情的时候,你内心的躁动幅度就会下降,这样距离圣人的境界就又近了一步,这即是“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
如果你的智慧不能降服心中的傲慢,那就发愿做这个世界上最无用之人。这是一个极端的方法,但往往可以瞬间化解你的贡高我慢。我曾把自己的座右铭定为:在整个世界上,我是最卑劣的人。这句话瓦解了我当时的自我感觉良好,并时刻提醒自己惟谦受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