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故乡的年味儿最初应该 是从腊八开始的,腊月初八这天,母亲会熬上一锅浓浓的腊八粥,放上莲子,红枣,糯米等食材,说是腊八粥,有时候食材不够也放不满八样东西哎,或三五种,或五六种,也能烹制出美味的粥点。
每年冬天,家里都会蒸上一锅粘豆包,蒸年糕,年糕是一层面儿,一层煮熟的红豆,再一层面,再一层红豆,这样几次下来,铺上厚厚的一大层,用家里的大锅烧上几个小时,才能确保完全熟透。出锅以后放凉,切成一个个长方体的形状,冻在屋子外面,想吃的时候随时取来加热就可以食用,北方深冬的室外,是一个天然的大冰箱。各种食物都可以直接放在外面冷冻保存。年糕也是这样保存的,吃的时候一定要蘸上很多糖,吃起来又香又糯,甜甜的。这是我小时候每到冬天都非常期待的食物之一。
家里面腊月三十的前十天左右是爸爸妈妈最忙碌的时候,爸爸妈妈提前打扫整个房子和院子,边边角角的灰尘都要擦的一尘不染。还有一天用来做豆腐,村子里面有专门做豆腐的人家,过年以前家家户户排队找他们做豆腐,自家地里种的黄豆要提前泡一段时间,做豆腐的日子,我们小孩子最期待的就是新鲜的豆浆,大家围坐在饭桌周围,等着品尝第一口豆腐,浓浓的豆浆里面加一大勺白糖,咕噜咕噜的喝下去,又甜又暖。
还有一天家里会杀猪,或是宰羊,取新鲜的猪血加上一定数量的特殊面粉,加上加上葱花等佐料,就是猪血肠了。大锅烧水煮熟,我那时候感觉所有亲戚家的血肠都没有我妈妈做的好吃。猪头割下来是留到二月二才吃的。那时候猪肉不像今年这么贵,几乎每个人家都要至少买上半头猪留着过年吃和正月招待来拜年的亲戚。
妈妈还会抽时间带我们去赶集,这一天几乎要买齐所有过年需要的东西,鱼肉,蔬菜,小孩子吃的糖果,水果,炒好的花生瓜子。以及全家人的新衣服,小时候妈妈每到春节就会给我买一身红色的外套,以至于我长大后发誓再也不穿红色的衣服了。再小一些的时候,镇上还有专业的裁缝,大家挑选好看的布料,裁缝会给你量身定制裤子或者外套,想起来还有点怀念那时候呢。
孩子们期待过年因为有好吃的和压岁钱。
千盼万盼,心心念念的春节终于到了,一大早在鞭炮声中醒来,这天的讲究特别多,早上水饺,中午馒头,做上一桌菜,爸妈喝酒我们喝饮料,小时候有一种叫做香槟的饮料。颜色跟啤酒一样的。专门给小孩喝的。小时候奶奶拿啤酒骗我说是香槟给我喝。年夜饭水饺。几年之后就停产了。再也喝不到了。春节当天的饺子必须爸爸妈妈亲自包。妈妈说是为了确保没有煮坏的饺子。早上一般是猪肉白菜或者酸菜的。年夜饭是肉三鲜的。
午饭之前爸爸带我们贴对联。小时候的一些对联还需要用剪刀把上下联裁开,才能去贴。现在倒是都是整理好的了。也有的人家写字好看的会自己写春联。毛笔字,大红纸。我外公在世的时候就经常给村里的人家写春联。贴春联我们用的是自己用面粉熬成的浆糊。这种自制的胶水很结实。有时候过一年都不会坏。贴好对联以后等到饭菜都好了就点上鞭炮然后吃饭。
我小时候不像一般女孩子那么文静,玩的都是翻墙爬树爬院门的男孩子的游戏,所以很小我就开始学着自己放鞭炮了,一挂炮竹拆开一些零碎的,就是我正月的玩具了,还要省着玩,一天玩几个,用一根点燃的香去点,后来不怕了就直接用手抓着,点着引信再扔的远远的。其乐无穷,其乐无穷。
晚上年夜饭之前大人会在院子里点一堆篝火。大家围着烤火。然后祭祖。之后就开饭了。年夜饭的饺子里面除了正常的饺子馅。还要放一些硬币。或者枣子。吃到硬币预示来年会发财。吃到枣子代表甜甜蜜蜜。
最近的疫情事件加上我孩子小,不能回娘家。今天把老家的一部分风俗记录下来。因为感觉越长大,越不期待过年了,年味好像也淡了很多,可能是因为很多喜欢的东西平时也可以买了,想吃的随时都可以吃,不必非要等到新年了。今天粗略记录,不过聊以自慰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