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在厨房我准备做饭,想起平时我煮饭的时候大娃会去拖地,今天看她没动静,于是我在厨房里喊:大娃,拖地啦。
娃回:不,我要写作业,我作业写了好多。
我:那正好做家务活动一下啊。
娃:不,我学习很重要,我写好作业,好好学习长大我才可能买个机器人来做家务。
我对她这逻辑好气又好笑。
我:我觉得学习和家务一样重要,甚至家务比学习还重要,不洗衣服就可能没衣服穿,不洗碗就没可能会没碗吃饭......
娃假装没听到,不再理我(后面她告诉我她这时已经决定跟我钢到底,今天不会再拖地了,果然道理是没用的。)
看着不理我的娃,我只有转头去叫老二老三拖地,两个小家伙到很配合,开始扫地拖地,这时大娃开始去弹很久都没碰过的钢琴,当时我对她有些气,好想去怼她,弹的都是噪音,然后马上有个声音在觉察,如果孩子拖了地你再听她弹琴,肯定会马上鼓励她:弹的很有旋律。
平时我总给大家分享要多接纳孩子,多鼓励孩子,多看孩子的优点,可有情绪的时候真的要去接纳和鼓励是多么不容易。
这个声音出来的时候,我开始去感受自己的那点小情绪,是因为什么我有情绪?也许源自我叫不动她的挫败感,也许源自我的“道理”被忽视的失落感。
当我这么去感知的时候,那个小情绪慢慢释然了。
吃饭的时候跟娃聊起刚刚在生她的气,那个气也许是我自己的挫败感。
娃:我当时就想跟你杠,我希望是自己主动去做家务而不是被叫去做,你知道就是明明你主动要去做某件事,可被叫去做的时候,那感觉从主动变被动很不好。
我:确实是这样的,妈妈也不希望把你的主动变被动。我知道你主动做了很多事。
娃:那我一会儿和你一起洗碗
我笑起来:我在炒菜的时候想我们俩的事,就想你到时可能会这么说了,看来妈妈还是很了解你的。刚刚你弹琴的时候我生气好想怼你,幸好觉察什么都没说,其实如果我心情好肯定会说你弹的挺好的。自己的情绪真的很重要。
育儿里再多的道理还是要回归到自己这里,去觉察去感知自己的情绪和情绪来于何处,如何化解,然后才更能去接纳孩子,鼓励孩子吧。
要接纳孩子不容易,继续慢慢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