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青瓷以瓷质细腻,线条明快流畅、造型端庄浑朴、色泽纯洁而斑斓著称于世。"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之花"不愧为瓷中之宝,珍奇名贵。唐代诗人陆龟蒙有诗赞曰: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龙泉青瓷始于五代,盛于南宋,衰于清末,现又复兴,工艺超过宋时,极具典雅、端庄、古朴、青淳之特色。以瓷质细腻、线条明快流畅、造型端庄浑朴、色泽纯洁斑斓著称于世。
据说,宋代时期浙江龙泉有章姓兄弟二人,各主一窑制瓷。哥窑被列入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哥哥窑瓷品以紫口铁足、釉裂成纹、幻变见长;釉层饱满丰厚,釉色清灰淡雅,素有"金丝铁线"之美称。特点是"胎薄如纸,釉厚如玉,釉面布满纹片,紫口铁足,胎色灰黑"。瓷器古色古香,庄重典雅,被视为瓷中珍品。《处州府志》称哥窑的白芨碎片"冠绝当时"。
弟窑的产品胎骨厚实,釉层饱满丰润,釉色青碧柔和,犹如翠玉,代表龙泉瓷正色,最著名的称为"梅子青"。弟窑以晶莹润泽的青釉闻名天下。白胎厚釉、光泽柔和、温润如玉,其有棱线处,微露白痕为"出筋",脚呈红色为"朱砂底",被誉为"青瓷之花"。
南宋中期龙泉窑烧成了著名的粉青釉,器型也更加丰富,尤以鬲式炉、堆塑龙虎盖罐、双耳瓶、八卦炉为典型器。器物胎色灰白,釉质滋润,造型多种多样,在生产白胎青瓷的同时,还仿造官窑的黑胎器物。元时在烧制大件器物上成就突出,近三尺的大瓶,烧成后不变形。
明代龙泉窑的生产仍很兴旺,成为景德镇以外较大的窑场。明初的龙泉窑瓷器在制作工艺上与元代基本一致,装饰技法以刻、划花为主。明代龙泉窑瓷器一般胎体厚重,造型雄浑粗犷,在明代瓷器中藏品征集,甄选V信:Ying950467 别具风格。其釉层肥厚,色调虽不如宋代粉青和梅子青那样青翠,却也保持了龙泉窑釉色淡青泛灰、明艳沉着的特色。 明中期后渐衰落。龙泉窑烧瓷历史悠久,产品传世较多,宋元时远销到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巴基斯坦、印度、埃及等国。1976年自南朝鲜新安海底沉船打捞出一万七千余件元代瓷器,其中龙泉青瓷达九千余件可见外销数量之大。现将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几件“龙泉窑系”的青釉瓷器,结合龙泉窑的特点做些介绍,供大家参考。
龙泉窑青瓷自宋代发展到元代虽然烧造地区扩大且产量巨增,但已无法烧出南宋时期的梅子青色。为弥补青瓷呈色的不足,元代龙泉窑青瓷常采用模印、贴塑、镂雕等工艺手段作装饰,以追求图案美和造型美。
龙泉窑釉色将青山、绿水、蓝天、草地万般青色溶进釉层,恬静淡雅,犹如美玉,凝聚了自然界的灵魂之色。明中期龙泉窑传入欧洲,人们被那迷人的釉色所倾倒,无法用词汇形容。法国当时正上演著名小说家杜尔夫写的《牧羊女亚司泰来》,当主人公雪拉同身着一袭青色衣裳出场时,人们认为只有这种青色才能与之媲美,于是“雪拉同”成了欧洲人对青瓷的美称。
龙泉青瓷尽揽大自然的苍葱与润泽,以温润如玉的釉色,古朴端庄的造型誉满全球。龙泉窑始烧于南朝,距今有1500多年的历史。龙泉金村窑五代时就为吴越钱氏烧“秘色瓷”。南宋时龙泉人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把土、水、火的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成功地创烧出粉青、梅子青釉色瓷器,使青瓷的釉色达到巅峰。自宋代起,龙泉青瓷便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和地区。
在香港佳士得2013年春拍中,一件明代的龙泉青釉带盖梅瓶以1383万港元的价格成交,是继香港佳士得2010年秋拍清雍正仿龙泉青釉暗灵芝纹五岳真形图三孔扁瓶之后,诞生的第二件价格过千万元的龙泉拍品,也是明龙泉拍品突破千万元大关的代表之作。
此龙泉青釉带盖梅瓶瓶敛口,斜短颈,圆肩,腹下敛收,外撇圈足。通体施翠青釉。盖覆斗式,三阶式盖面,宝珠钮。此器弧线明显,釉色翠绿,明初时属酒器类。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一件无论形制大小或釉色均相若的例子,载于2009年台北出版的《碧绿—明代龙泉窑青瓷》,书中论述同样的三阶式盖面亦见于景泰七年金英墓出土的白瓷盖罐上。
龙泉青瓷的价格一路上涨,1995年,一个精品龙泉青瓷碗价格不过几百元,前几年居然卖到了10万元甚至更高的价格。龙泉青瓷进入拍场的数量稀少,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全球主要龙泉瓷拍卖市场
东京:日本收藏者普遍喜欢龙泉青瓷。成立于1906年的日本东京茧山龙泉堂是20世纪早期经营龙泉青瓷的著名古董店。目前市场上流通的南宋至明代龙泉青瓷精品,不少来自日本回流。
纽约:纽约是高古瓷器拍卖交易的重要市场,每季都不乏龙泉窑瓷,很多成交价格较高的精品都由纽约卖出。
香港:香港佳士得是历年拍卖龙泉青瓷最多的公司,曾拍过很多亚洲重要藏家的藏品。香港苏富比历年来拍的龙泉青瓷多为元、明时期制品,且明代制品的成交价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