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号早上,第89届奥斯卡在颁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奖时闹了乌龙,先是错把最佳影片给了《爱乐之城》,等到主创人员都上台致词后,才于慌乱中纠正为《月光男孩》,现场气氛一时尴尬,一张张懵比的明星脸,众多自媒体和电影号们也跟着纷纷遭遇“车祸”,事后弄清是负责计票的普华永道员工因为忙于发推拿错信封给了颁奖嘉宾,现在热闹已经过去,让我们回到电影本身,来说说最佳影片《月光男孩》的好与不足】
一、三段式结构
据说借鉴了侯孝贤导演的《最好的时光》,包括最后奇伦走进厨房的长镜头运镜,我并没有对两者进行仔细的比较,只是觉得通过三段式的结构,把奇伦的一生分为三个不同的人生阶段,从蓝色的光点变为红色,不过是一个基本的叙事结构,并非多么标新立异,影片也没有因此有了某种不一样或是脱胎换骨的升华,换句话说,即便没有采用这样的形式,也不妨碍叙事的进行,甚至有可能更好更为自然,现在这样的一个形式使得各个阶段的衔接过渡太过明显刻意,观众有可能因此觉得出戏,在叙事的处理上其实更为方便讨巧,总的来说,它仅仅只是一个形式而已。
二、戏剧张力和表演
奇伦的一生分别由三个演员来扮演,代表三个不同的人生阶段,最小的时候被叫做Little,在被同学的一次追打中,遇到了胡安。他带奇伦去吃饭回家,并给予其人生的教导,某种程度上代替了部分父亲的角色,也像朋友,我并没有这种强烈的感受,马赫沙拉.阿里演得还不够好,当然我也没有看过全部的提名影片,就不多做评价,但我脑中浮出的形象,应该是由摩根.弗里曼这样的来演会更贴切。
最大的时候是Black,他成了胡安那样的人,与母亲完成了和解,年老才悔过自新和那个小时候总是对他咆哮的母亲,我也不觉得演得多好,而多年后和凯文的再次见面,有点王家卫,但还不够动人。
倒是中间Chiron的那段,是我感觉演得最好的,很好地呈现出了那种青春时的孤独、无助和彷徨,在海边和凯文互相依偎调侃的那场戏也很自然、感人,但总体上无论是戏剧张力还是表演,都还不够出彩。
三、主题表现
影片主要讲述了出身底层,由吸毒、暴躁的单身母亲抚养的奇伦,从小在孤独中长大,期间结识毒贩胡安,和凯文成为朋友,后来超越友谊的故事,主题涉及了同性恋、种族、毒品...,但多数都只是浅尝辄止,并没有过多的探讨,或是从主人公的身上进行充分的呈现,因此它只是一个简单的故事,主题的丰富性和深刻性都还有所欠缺,可能就是因为叙事力度上的薄弱,没有很好地突出内容,才让我对叙事结构的形式运用缺少惊喜之感。
导演巴里.詹金斯是科班出身,喜欢王家卫、侯孝贤,《月光男孩》作为他的第二部剧情长片,更多像是一部借鉴、模仿合格的完成之作,既无厚重动人的故事,也没有自己独特的作者风格,虽说不知道其获奖究竟是不是“政治正确”和题材讨巧,但我个人确实感觉还不够出色。
就像这篇文章,也采取了分段的写法,但只是为了图方便,并没有比通过行文技巧本身,进行自然衔接切换和推进叙事来得更好、更高超,很多时候,形式只是为了便于叙事,是一种讨巧、偷懒,因为它更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