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昵称】姗姗
【学习收获】
今天学习了酸菜鱼夫人的分享《如何构建故事类书籍的逻辑线》,还收听了翊森老师解读的书籍《活着》。
从今天的课程里,了解了小说类的书籍建立思维导图的方法:可以按照时间线,如果人物有多重身份,可以按照身份来。小说类的思维导图要突出人物的特色。
首先看《活着》这张书思维导图,这本书我非常地熟悉,拍成的电影我也很喜欢。这个导图二级标题明显是按照时间线来写的,青年、中年到老年,在每个三级标题也是按照故事的发展来写的。
可以说看完这张思维导图,就能了解这本书的故事了。人物性格鲜明,格式工整,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再来看《1984》这个听书稿的思维导图,二级标题显然不是按时间顺序。写了三个并列的观点。但是二级标题的视角不同,思路有点跳跃。三级子标题,内容写的太简短,不明确。
所以,显然后者不能很好地反映听书稿的逻辑,也没能从读者的角度出发。是需要改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