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合伙人》这部电影让我见识了印度除女士露天上大号外的另一大件事:如何解决生理期的卫生问题。
每个月有五天,女人被认定是污秽的,要与家人隔离,并用布解决尴尬。女人们也认为这是难以启齿,羞愧的事。更别说其他……
主人公拉克希米为心爱的妻子的健康着想,买卫生棉给她,因价格太贵被妻子退回。于是决定自制卫生棉。却遭到妻子的拒绝,以后便转向社会的各方面群体甚至是医学院学生,无奈她们都不肯试用。社会的习惯观念太恐怖了,而这么一个男人愿意花如此大力气遭到拒绝,进而亲人远离,甚至妻子回娘家也不放弃:他要把他们认为耻辱的事变成有尊严的事。
我们遇到一点挫折,早就选择在哪跌倒就在哪睡着了吧?自己也是光想着难还没行动就被打趴下。拉克希米真是汉子,他的生命韧性:坚持不放弃显露无遗。
2
从自制卫生棉到自制制造卫生棉的机器。善于学习联想是他身上的一个特质。磨碎——压缩——杀菌——他总能联想生活中的土机器,然后开始了一次次的自制实验。
学习起步是观察和联想。而反观现在教室的孩子,有的还问“联想”有什么用?想起之前的一副漫画:应试教育下培养的孩子是千篇一律的。而这一律似乎还缺了创新这一特质。有教无类的伟大教育理念在今天成了口头重要事实次要的东西。
3
拉克希米在联合国的演讲让人震撼:他感谢印度的落后,他感谢问题的发生,他说:“你没有问题,那死吧!只有死人是没有问题的,你没有问题是因为你没在生活”。想起导师的话:感谢一切问题的发生,成功是为社会解决问题。一个人能成多大事,看他中装有多少人。
他不抱怨,心中只有感恩,看着他一路走来想着我要是他早放弃不干了,吃力不讨好;他看到了女性生理期原有处理方式的卫生隐患,他站出来想办法解决(有担当),当时五亿女性只有12%的人使用卫生棉。(除了观念问题还有价格问题)。他的发明让55卢布的高价变成2卢布,并提供给众女性工作的机会。
他的成功让人汗颜:同样是人,差别怎么那么大呢?自己的差距在哪……
一是目标性不够明确。
二是心量依然小,缺乏“找问题”的主动性。
三是想要的多,没能学会减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