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到了西安,没去过兵马俑,没吃过饺子宴,没尝过羊肉泡馍,便不算真到过西安。不知从何时起,那一碗泡馍,已经悄然的成为了陕西的一张名片,一个符号,一种代言了!
一大碗热气腾腾的泡馍上桌后,很容易让初次见到他的南方人露出一个相当惊讶的表情。正如同这大西北老陕人的性格,实在,豪爽,不做作。一碗泡馍,道出了老陕人的脾性,也煮出了老陕人的生活方式。
进入泡馍馆,便能看到跑堂的在门口吆喝着“羊肉泡馍,吃咧不饿!几位进来坐!”进到里面落座后,他便打着招呼:“伙计,来咧!里边请,你看咱今儿个想吃些撒?”边擦着桌子,边向你询问起来。
泡馍地道的吃法是先把一整块圆形的托托馍横竖掰成四块,再将每一块分成两层,然后再细细的掰成黄豆大小的馍花。也有用机器切好的,但地道老陕人很少会选择这样吃。因为在老陕看来,掰出来的馍才入味,吃起来才香。一碗泡馍,掰上半个小时,在正常不过。老陕人喜欢在这种不紧不慢,悠闲自得的心态下创造出一份独属于自己的美食。一个好的煮馍师傅,单从服务员端来的馍花便能判断出需要加汤的分量。遇到一碗大小均匀,如黄豆粒般的馍花,大师傅定会大喜,以宽汤伺候,细细烹调,更让食客吃的舒爽。
在吃法上,便分为“干泡”(无汤)“汤口”(食余一口汤)“水围城”(汤较多)和“走单口”(吃馍喝汤)四种。每一种吃法,便是代表了老陕人的一种性格。一碟香菜,一碟辣子酱,一碟糖蒜,一碗原汤。构成了这一幅活色生香,令人垂涎欲滴的地道泡馍。吃泡馍讲究“蚕食”,不能野蛮搅动,以保持汤汁原色原味。急不得,急了,烫嘴。更慢不得,一旦变凉,不仅口感大大下降,还会使羊肉的腥膻味溢出,让人食欲全无。不紧不慢,品味那醇香浓郁的美食,更像是代表了老陕人的一种生活态度。苏轼也曾在诗中赞到“陇馔有熊腊,秦烹唯羊羹。”
在馆子里,或三五好友,或知己相聚,或一人独坐,各人面前一个大海碗,摆上一瓶干啤,或悠然自得,或酣畅淋漓,或细嚼慢咽……“三千万秦人齐吼秦腔,一碗羊肉泡喜气洋洋”,这绝对是对老陕人的生动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