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司的未来之路

#微写作#第4篇  今天想聊聊最近关于大公司的思考

一直以来,我都对组织形式很感兴趣,我想知道是否有一种可行的,更适合这个新时代快速变化与发展,并且能够满足员工发展需求的组织方式。

上周末,正好遇到硅谷的一个朋友来北京出差,他目前在Linked负责产品和中国用户的增长。我们两一块喝了个下午茶,并去北京领英总部参观了一下。领英北京总部在三环边上的嘉铭中心,就在我当时回国第一份工作所在的办公楼嘉盛SOHO对面。按照北京互联网公司的标准来说,领英的办公室还算是比较舒适,装修得很温馨,有专门为员工提供的休息区间,还有各式饮品零食提供。

说实话,我已经很久没有去过办公室了,这不禁又让我回想起过去那几年的职场生活。我曾经在三个规模不一的互联网公司呆过,而这三段经历中,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公司效率低,这种效率指的不是员工做事慢,而是没有effectiveness,也就是说大家只是在忙碌地做事,但是却很少思考真正的目标是什么,我们是否在为目标服务。这一点是我最不能忍受的,因为我对于意义感的需求非常强,我一定需要知道自己做这些事情是为了什么,而且这个目标是合情合理,能够从逻辑上说服我。但是,我从过去的这些公司中,很少能够获得我想要的意义感。

我问这位朋友领英的工作方式,是否也会存在这种情况。他告诉我说,在大公司的确效率会相对低一些,因为大公司做事都非常谨慎,它们需要考虑和平衡很多因素,什么事情都要审核,要确保没有风险才能去做。我现在其实挺能理解这种做法,因为相比小型的创业公司,大公司在社会上承担着不同的责任与义务——它们负担着社会大部分人的就业问题,所以对于大公司来说,最重要的其实是稳定,然后再在稳定中求发展。所以,为了稳定和避免风险,大公司不得不加入很多的审核和限制,这就会导致低效和员工的主动性。

尽管大公司这样做是有道理的,但是这种做法却是不合时宜的,因为它缺乏灵活度,在竞争激烈和变化迅速的市场环境,缺乏灵活度很难保持与时具进。因此,大公司需要在稳定和创新之间找到一种平衡。

对大公司来说,保持稳定又灵活的方式似乎有两种:第一种就是保持主业务的稳定,然后通过收购发展不错的创新公司来为公司增加活力,事实上不少互联网大公司,例如BAT,都在这么做,他们都会自己的投资部门,专门收购创新公司,以避免自己落错失新的机会,落后于市场。这其实是个不错的好办法,这就相当于将创新“外包”,虽然比内部孵化付出的成本高很多,但是同时也避免了很多风险,确保了一定的成功率。另一种方式就是内部孵化,也就是在内部让不同的小团队来承担创新任务,公司给予各种前期支持,在让他们去“折腾”,去相互竞争,如果在一定的时间内没有证明项目的价值,那么这个项目就会被砍掉,只要项目能够得到不错的市场反馈,公司就会投入更多资源。这种方式类似于“人工进化”,虽然看似有些“残忍”,但理论上来说是很有效的,能够使得公司资源得以有效利用。这种方式在互联网大公司也是很常见的。

从目前来看,我觉得这两种方式是大公司在稳定中求发展的最佳方式,但是第一种方式需要公司有很强的财力背景,如果没有那么大的资金量支持的话,我觉得第二种方式可能会更好,成本更低。

最后总结,大公司在社会稳定和就业保障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所以大公司的首要目标应该是求稳,但是在求稳的同时也需要尽可能保持自身的灵活度,以免被时代淘汰。最好的方式就是选择局部变化,让整体保持稳定,然后在底层保持持续不断的微小创新,再通过竞争的方式产生优胜者,这样既能避免了大规模的宏观和全面变革,而整个组织既不会一片混乱,也不会停滞不前。

这篇文章只是一些浅薄的思考,以后有想法再和大家分享和探讨。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本书讲了什么 《联盟》提供了一种使雇主与员工之间从商业交易转变为互惠关系的框架,创建了一种鼓励公司和个人相互投资的...
    少穻阅读 11,868评论 3 7
  • 田苏菲要去革命了。 她因为把一件毛衣丢了,害怕母亲打骂,所以决定和同学要一起去革命。 在部队里,入到文工团,充满干...
    那只狐狸阅读 4,353评论 4 6
  • 买房,意味着需要一大笔资金,尤其当我们选择在一二线城市买房时,不仅需要花掉我们个人及父母的所有积蓄,甚至需...
    书友小疯阅读 3,150评论 0 2
  • 亲爱的爸爸,妈妈。我爱你们。我祝福全国人都爱爸爸。妈妈。一定要陪爸爸,妈妈。过春节的时候。一定要回来。不要骂妈妈爸爸。
    205682e6ee8a阅读 1,826评论 0 0
  • 最近一直在学,可是不长进,几乎快没信心了,给自己加油
    蛋蛋笑笑阅读 1,13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