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需是我们坚持到底的驱动力,而大多数时候我们并不清楚自己的刚需。大多数人都喜欢活在一个能获得控制感的世界中,处于熟悉环境中获得舒适感。所以就算我们知道要改变刚需来获得驱动力,实际上会发现很难改变。想要用英语变成学习英语的刚需,但在用的过程中,那种磕磕绊绊很快会让我们退回舒适区。刚需不知不觉就变成了维持现状,避免进入痛苦状态。笑来老师为了用英语可以坚持读原版书,但原版开始读起来太痛苦了。很少人能有强大的意志力去让自己长期承受这种不适。
优秀是一种习惯,但可能问题在于我们本身没有这种习惯。主动分析是一切能力之王,但我就没有主动分析这种刚需咋办?有两种不同的人,一种是把事情做对,一种是把事情做好。做对的人只要求60分合格就好,做好的人力求完美,就算得了满分还要追求下次怎么更快的满分。这是两种不同的习惯,而在中国大多数人都在上学的过程中被培养为把事情做对了。我们知道找借口这种刚需不利于我们成长,但一时半会是不太可能戒除这种毛病的。我们只能慢慢的培养好习惯,覆盖掉坏习惯,让自己成为有良好刚需的人。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所以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很多刚需。要想让刚需促进我们的成长,与其改变培养出原来没有的刚需,不如找到现有的刚需,识别那些有利于成长的进行放大改造,变成我们的动力之源。如同老师能找到背一个单词多少钱这种算法来驱动自己背单词,我们也总是可以利用自己对某些事情的渴望来培养优秀的习惯。喜欢旅游的人,如果多去英语国家自由行,必然会被迫学习提升英语。喜欢玩游戏的人,玩一些英文的原版游戏,可能也会被动的学会很多。这和笑来老师利用阅读需求来阅读英文原版书是一个道理。
如何找到自己真正的刚需呢?除了记录自己的思考,不断反思以外,我们需要尝试变换环境。多数时候我们生活在一个固定的圈子,很多人被迫三点一线,缺少机会去发现自己潜藏的刚需。我们如果刻意的制造一些意外的活动,可能就会不经意间发现自己的刚需。主动给生活制造一些波动,一些困难,会让我们产生一些意外的链接。虽然大多数时候会遇见一些麻烦,但也可能带来意外的惊喜。去一个没有去过的地方,看一本不喜欢类型的书,走一条没走过的路,坐一班没做过的车都可能带来意外的惊喜。这就是一种探索我们能力边界的方法,也是主动脱离舒适区进入陌生区域的方法。也可能我们就在某一次尝试中发现了学习区,发现了自己新的能力,发现了自己真心喜欢的事情。有些事情我们没做过的时候不知道自己会喜欢做,有的需求在我们没有体验的时候不知道是自己的刚需,有的生活方式在没有尝试过的时候不会知道是我们喜欢的生活方式。
生活需要意外惊喜,发现刚需的过程也需要主动制造意外。19年以来,我更加体会到成长的过程中,认识自己非常重要。找到自己的刚需就是认识自己的一个体现,明白自己刚需后会给自己带来不一样的人生。木桶理论中,讲究弥补短板来提升整体力量。然而生活中,找到刚需中的长板,才是让我们走得更远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