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文人写花的作品最多。想要学习如何把花写好,就要深入分析文学经典作品,细致总结规律。舒明月老师的第二个专题“花事”或许可以给我们写景的启发。
还记不记得中学时,在诗歌鉴赏题中,老师总是给我们讲解写作手法,印象最深刻的要属情景交融吧!只要不会,就写情景交融!虽然当时可能认为是答题套路,但细细想来,这是一句相当有道理的“废话”!欧阳修早就告诉我们了,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王国维也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大多都是因为有心事,所以看到花才能产生种种联想。如何化“景语”为“情语”,也就考验大家的写作水平了。
我们在看到美丽的花时,如何将“好美啊好美”变成颇具艺术性的文字呢?
情感浓烈得要命,内心憋得够呛,但怎么才能满意地将情感表达出来呢?
1、对客观世界(他物)的普遍关注。通过关注,引起好奇心。
2、于某一具体事物的凝视、观察。有了好奇心,进一步沉醉于此,叹赏于此。到底沉醉于什么呢?赞赏这个事物的什么呢?
3、抓取物态的一点或几点特征。找到能够激发你情感的特征,情思纷纭。
4、焦灼、贯注。将你的情感注入到这一点上,在这里,要注意诸多客观要素的互动:
处理思维与文字的关系;处理文字与音律的关系;处理现有文本与历史文本的关系。
不知大家有没有感触,当你将全部情绪一股脑倾倒在花花草草上时,是写不出好文章的。必要时,是要斟酌语言、在意形式、追溯古典的。比如,舒老师最喜欢的苏东坡的《贺新郎·夏景》:
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渐困倚、孤眠清熟。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又恐被、秋风惊绿。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共粉泪,两簌簌。
舒老师的分析:在这首诗里,美人与花相互映射比拟,下阙写花时几乎句句双关,将美人的心思嵌在花之情状中(如: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芳心既指的花心,也指的美人心。叙事一直是按照时间顺序。
按照舒老师的四步走,是可以分析得很透彻的:
上片写的是春末夏初,美人汤沐后,渐渐疲累困倦,后从梦中惊醒,原来是夜风敲响了翠竹。下片的石榴花就是美人看到的景物,描摹它的过程就是作者沉醉、叹赏的过程,对于石榴的观察和凝视也细致入微:石榴半吐红巾蹙。意思是半开的石榴花如红巾般褶皱。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意思是取一枝脓艳榴花细细看,千重花瓣儿正像美人的芳心情深自束。作者抓取了石榴花瓣儿千重这一特征,一语双关,展开了情思,比喻美人的芳心也情深自束,并将全部的情感都贯注在了石榴花上,按照时间这一顺序,从半开到开得秾艳,再到恐被秋风惊绿,写出了美好事物的易逝之感,最后不忍触、粉泪两簌簌,正确处理了思维与文字的关系、文字与音律的关系,并且写出了世间永恒的哲理,做到了景、情、理三者的完美融合。
所以大家在阅读花事的过程中,也可以遵循这“四步走”来细读文本,增添作者与读者之间情感的沟通交流,俗话说,只有诗人才懂诗人。明白了诗人的写作思路,自然就能够增进对文本的理解,再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