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泾河源头访龙王
泾源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最南端,因泾河发源于此而得名,地处六盘山东麓。东与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相连,南与甘肃省华亭县、庄浪县接壤,素有"秦风咽喉,关陇要地"之称。
对于传统文化有所了解到人们一定不会对“泾”字陌生:泾水,往东流,与渭水汇合而水截然分割,有了成语“泾渭分明”。又因为此水曲折往东流经长安的东北部,于是也成了长安一带文人的一个地理标志。唐传奇《柳毅传》便为泾水安排了一家不太讲理的泾水龙王家族;《西游记》里,也杜撰了一个“魏征梦斩泾河龙王”的故事。因为泾水有龙王,所以“龙”也成为此地着力打造的一个旅游品牌。
山下有一个民俗旅游村,站在村里,看着六盘山,山势峻峭,树木繁密,株株向上,油然而生登临之意。
沿着公路往北行进,目力所及,皆是山清水秀、青山绿水,一点也不像贫困县的样子。
16、泾源县清真大寺
泾源县城内有一个清真寺,其建筑特色集阿拉伯特色、欧式风格、中国传统彩绘为一体。此寺之建,颇有年头。初,清朝末年宁夏回民起义失败后,残余部族近万人被迁移至此(时在1876年)。
搬迁至此后,教民便在此地修建华平寺。华平寺成为当地陕西学派经堂教育的发源地。改革开放以来,宗教事业重兴,教民筹集款项,于1986年重新建设此寺。
17、来到皇甫谧的家乡
离开泾源县,我们当晚就抵达了彭阳县城。在县城寻找宾馆时,有一堵土墙似的东西,从县城的栖凤山绵延到城外,怀疑是什么古迹。正巧宾馆里有旅游指南,说县境内有秦代长城的遗址,称作“长城塬”,甚至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也被引进到这里了。
在彭阳县意外遇到一位“故知”——皇甫谧。
我关注皇甫谧是因为《尚书》。皇甫谧在尚书学史上是一个有趣的存在:他被认为是伪古文尚书的制造者之一,依据是晋代梅鷟在著述中引用了一个说不清楚来源的《晋书》版本,说上面记载皇甫谧继承了《古文尚书》。但不仅这个版本的《晋书》没有人见过,经后代多个学者认真考证,发现皇甫谧根本就没有见过今本《古文尚书》,也就是《伪古文尚书》。但作为尚书学史的一个典故,疑案本身却一直保留下来。
查资料得知,皇甫谧(215-282年),字士安,幼名静,自号玄晏先生,安定朝那人。他曾祖父为东汉太尉皇甫嵩,他是西晋朝的人。这个人很有学问,“博览儒家经典百家,淡于名利,举孝廉而不行,相国征辟而不就”。著述很多,在多方面都取得丰硕的成就:他把古代著名的三部医学著作,即《素问》、《针经》(即《灵枢》)、《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综合编著成《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共10卷,乃是中国针灸学名著。另著有《帝王世纪》《高士传》《列女传》《玄晏春秋》《年历》等。
皇甫谧的家乡“安定朝那”,就是今天宁夏的固原市彭阳县。今人给他塑了像,建设了“皇甫谧广场”,并大力发展针灸疗养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