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朋友的朋友圈里种草这本书,正好在焦虑和抑郁的时候,朋友说,你需要这本书,书看完以后送你吧。
于是,在我淡忘的时候,突然这本书就到了我手里。
先不说这本书吧,最近可能是因为工作的原因,脱发、焦虑、失眠、暴食这种特别负面的生活方式突然出现,措手不及。我一直在辞职和没有自信中不断将焦虑升级。
我的好多朋友,时不时给我一些暖心的话,试图让我能够缓解目前的状态,不过感觉收效颇微,虽然内心满满的感动。
言归正传,对于这本书,突然给了我很多灵感,我也并不是想学习这样的生活方式,只是这也给我很多思路,很多东西,我是不是就真的想要这么在意。
一、关于未来
什么样才是真正的未来规划?我甚至在不知道我需要什么东西的时候就开始焦虑我的未来,然而,我的未来到底是什么?我到底需要什么?我却从来没有细心想过,我一直在逃避这个问题。
我活在大多数人认为的未来里,但是我也没关心过自己,需要怎样的未来。
又或者说,我一直在责备自己对未来毫无规划,那么这么“浑浑噩噩”地过完一生,是错误的吗?因为不被世界大部分认同,所以就一定是错误的?
二、关于工作
书中关于工作的描述,我也是突然一震。有多少时间,我们是在勉强自己。又是多少时候,我们用这种无效却能吹嘘的“努力”来欺骗自己。
领导说,你在最忙的时候去吃午饭这样是不对的。但是我已经饿了,为什么我不能吃?我如果突然的不“勉强”自己,就变成了职场里特别不懂事的小孩。
那么,我到底对自己是不是特别不懂事?
三、关于人际关系
前两年开始,因为懒,其实已经清理了自己的社交圈,无用的那些社交也是慢慢淡出。所以,身边大多数都是那些可爱且能够一直作为好朋友的人。虽然我们没有各种社交软件上出现的能够挺身而出的朋友,但是互相能够随心所欲去聊天的,就很好了。
四、关于认识自我
人生的30多年里,我一直是一个很自卑极为自卑的人,曾经一度想逼自己能够认清自我,但是这个是我一直过不去的坎。于是,我变得“听话”、“懂事”、“会读空气”, 于是我曾经一度,差点变成讨好型人格。也对自己没有自信。没有自信到觉得自己做什么都不行,觉得自己失败的一塌糊涂。其实,我并不需要这样的懂事和自信,也许是不是“得过且过”这样的生活方式也很不错。
五、关于结论
我想,在如今的我,可能还是没有办法做到这么彻底。确实也给我很多思路,至少不勉强自己吧。在合理的范围呢,也许需要停止或者慢一点,去和这个社会“对抗”,或者说让自己更“自我”。
社畜的日常里,也许需要这么一些看着很没有“志气”,特别不是“鸡汤”却很真实的东西存在。
小惊喜:
关于托马斯那段描写,竟然觉得傲娇的可爱。特别想分享给浮出脑海的傲娇小可爱,告诉他真的很像他。当然,我觉得他应该是拒绝的。
《做二休五—— 钱少事少的「都市生存(活)指南 」》
大原扁理
封皮不舍得扔,因为是好友赠送的,一开始以为是她写了一段话给我。后来发现是书的封面。用看似的钱币的笔迹,看上去像是写的memo实际是书本封皮需要的基本信息。
(其实朋友赠的话写在扉页了)
整本书的装帧也是层次不齐,感觉就是打印稿随便装订,纸张质感也很好。
最后的最后:作者书一出,感觉离开做五休二的日子也越来越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