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11月7日,梁漱溟的父亲梁济正准备出门,遇到漱溟,二人谈起关于欧战的一则新闻,“世界会好吗?”父亲最后问道,儿子回答,“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能好就好啊!”父亲说罢就离开了家。
三天后,梁济投湖自尽,他在遗书《敬告世人书》中说:“国性不存,我生何用?”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君子愿为天下苍生与道德原则而牺牲”,他不陪这个世界玩了。
1998年我妈妈加入保险行业,做业绩带团队,做得风生水起,五年之后她离开了保险行业,不是跳槽,是跟这个行业划清界限。她说“当我看着公司乌泱泱的一群人,甚至有小学文化的人都来了;我看见有人为了开单乱承诺客户,这个行业不会好了”。
壮士断腕,无疑是一种气节,但行业良币劣币之间对市场的争夺,犹如民族血脉的新旧交替,总要有人来表现这种气节;也总要有人去承担,去重整旧山河……
这个世界会好吗?这个行业会好吗?
答案不就在我们自己身上吗?
就像梁漱溟先生,也曾有两度想要自杀,但他最后选择了承担。这承担的背后,是他的绝不妥协、是乐观心态,更是“独立思考”和“表里如一”。
他在公众场合所作的最后一次演讲中说“我不单纯是思想家,我是一个实践者,我是一个要拼命干的人,我一生是拼命干的”。
梦想长青,担当常在,十五周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