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高校录取通知书正在陆续发送之中,苦读寒窗的莘莘学子或已签收录取通知书,或在等待送达途中的通知书。
每年暑期都是最值得期待的。
此时此刻,远在异地的两位好友就在期盼录取通知书的送达。
俩闺蜜同龄同城同单位,可巧她们的孩子也是同龄人,一起长大、一起玩耍,初中高中都是同校,两个家庭发展为妥妥的“发小”世交。
孩子们是我从小看着长大的,知根知底,因此见证了他们的坎坷求学历程,也见证了在这个过程中俩闺蜜付出的艰辛与心血,以及贯穿始终的满满的焦虑情绪。
今年,孩子们在历经十二年寒窗苦读后如期参加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大考——高考。
看到成绩出来的那一刻,大家都长吁一口气,超出一本线几十分,除了天赋极高的孩子,这应该是比较“美丽”的结果了。
有了好成绩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后面还有更重要的填报志愿的关口,每年都有不少成绩优秀的学生没有填好志愿而出现滑档的悲剧。
闺蜜们深感责任重大,刚刚缓解的焦虑情绪再度加身。没办法,谁愿意在最后关头功亏一篑呢?
她们充分发挥出“女子本弱,为母则刚”的本性,硬着头皮钻研招生简章及高校的综合实力,勤奋程度堪比学子们冲刺高考的劲头。
需要考虑的因素太多,比如孩子的兴趣、爱好及志向,历年来若干高校在本省录取学生的最低分数,高考成绩在本省的排名情况,高校所在区域,高校哪些专业有实力……
仅自己钻研肯定不够,还得调动全家人的积极性,反反复复地与孩子、家人、老师们探讨,只为找到最佳方案,填报到最理想的学校,最好能做到“一分都不浪费”的程度,不然总觉得对不起孩子的多年苦读似的。
经过紧锣密鼓地筛选,两个家庭都锁定了几个院校,令他们纠结的事情又来了,虽说现如今都是平行志愿,但第一个志愿填报哪所院校仍是重中之重的事情。
锁定的高校中有的位于经济发达区域,但既非985大学,也不是211大学,总觉得有点儿吃亏,有的高校综合实力强,也是985、211大学,但地处欠发达区域。
新问题来了,到底是首选学校,还是首选区域呢?这个问题基本等同于无解命题,只能说各有各的优势吧。
家长们在最后关头似乎更举棋不定、六神无主了,关键时刻孩子们则更有魄力、更坚定自己的目标,一个选填了西北地区的一所985高校,另一个选填了东北地区的一所师范院校。
事实证明,孩子们的选择是正确的,他们被顺利录取到心怡的高校,而且实打实地没有浪费自己的分数。
在查询到录取结果时,大人、孩子既欣慰又满意,毕竟这也是一场没有硝烟的奋战。
谈起填报志愿前那十来天的日子,闺蜜们无一例外地直言“不堪回首”,吃不好睡不香,不停地咨询、反复地讨论、一遍又一遍地翻看,仿佛重新体验了一把“拼搏”的感觉,比从前自己参加高考、填报志愿还要上心千百倍。
所有的付出都会得到回报。
现在,一切总算都过去了,只需静候通知书,为默默等候中的孩子们点赞,期待你们早日踏上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