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程(process)包括加工,检验,搬运,停滞四种现象。而流程(工序,process)的改善就是从上述四种方式上来进行的。
加工改善要点
1)从价值工程(value engineer)的角度看,要制造“什么产品”。
2)对决定要做的加工过程,要“用什么方法制造”。
检验改善要点
1)质量管理的初衷:质量管理的真正目的是“质量管理的合理化”,绝非“检验方法的合理化”,必须集中全力始终致力于“不制造不良的检验”。
2)检验是需要的。而为了改善不良现象,发现的不良需要有非常快的反馈机制。因此下一个工位的检查Borging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3)不制造缺陷的方式:POKA-YOKE和源头管理。
4)关于如何实现POKA-YOKE的方式需要IE的专业知识。
搬运改善要点
1)通过改善布局,达到尽可能地不要搬运。
2)对不得不做的搬运采用机械化的方式。
停滞(等待)的改善
停滞的外在表现:1)在制品库存(WIP)2)从第一工序到完成的生产周期时间。
丰田生产方式的最大特征,就是对“停滞”进行改善,但是“停滞”对加工、检验、搬运出现的问题具有补偿缓冲的作用。
实际的做法,应该是先改善加工、检验、搬运出现的问题,然后“停滞”就自然地得到了改善。
一个实施精益的路径:
以“停滞”的外在财务指标——库存水平为考核指标。以大幅度降低库存为目标。以通用的问题解决,精益,质量管理,6Sigma等方法为工具。通过降低库存拉动加工、检验和搬运的改善,以此完成全流程的精益。
部门利益冲突,项目方向选择困难 是很多改善项目不能成功的关键问题,而这两个问题的解决都需要高层管理者支持。
如果以库存水平为KPI的话,领导推动项目时要求库存越低越好。一切以库存下降为目标,项目成本以库存水平下降程度来衡量,项目评价和选择的困难也会减少。相信这样的话部门或公司的精益实施过程中将会更好地克服惰性,成功的可能性会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