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是关于龙虾教授的《人生十二法则》第二法则的解读。
关于彼得森教授,我做一个小小的介绍,他是一个心理学教授,他喜欢以一种直率、坦诚和严肃的态度来讨论一些我们平日里不敢去触碰的话题,比如这一章的“我们为什么讨厌自己”,这是一个很深层的问题,如果我们不曾听过,我们可能根本不会意识到这是我们内心最真实的一点。
本篇开头,讲述了两个场景:一个是我们自己生病的场景,一个是宠物生病的场景。1/3的患者在看病后根本不会去取药,另外2/3的人有一半不会按时吃药。这是很让人震惊的,我们可能自己也是这样的,总是忘记好好吃药,没办法好好照顾自己。可是,如果是我们的宠物生病了,我们会带它去医院,而且兽医开的药我们也会按时喂宠物服下。也就是说,我们更愿意照顾好自己的宠物,而不愿意照顾好自己。
那么这是什么原因呢?
彼得森教授从浅到深地为我们讲述了:
我们的宠物会杀害其他的生物,可是我们依然把它当宠物,依然在它生病时会好好照顾它,而不会说它残忍,为什么呢?因为它们没有任何思想和意识,我们知道它们猎杀是因为饥饿,而非为了刻意杀害,即不是为了邪恶。
而人类,可以很准确地知道什么情况下自己会受伤。我们可以意识到自己的无助、局限,也可以感受到疼痛、羞耻和恐惧。我们知道什么会让我们痛苦,如何让我们痛苦,以及怎样让别人痛苦。
我们可以恐吓和伤害他人,因为我们对他们的缺点了如指掌,我们让他们因为这些缺点而感到羞耻。我们也可以缓慢、巧妙而又残忍地折磨他人。
只有人类可以为了制造痛苦而折磨他人,而邪恶二字的定义无非如此。人类很善于作恶,这在自然界里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可以在预知后果的情况下主动或者刻意让事情变得更糟。考虑到这种作恶癖好,我们无法善待自己和他人,我们如何能够不质疑自己?我们会在自己或别人生病的时候质疑治疗和药物的道德意义,这是很正常的。因为没有人比自己更了解自身的阴暗面,所以有谁会在生病的时候全身心投入地照顾自己呢?所以,我们会怀疑医生、会怀疑自己。
没有人比你更了解你自己。别人或许知道你的缺点,但是只有你才了解自己所有的罪恶、不足和缺陷,因此没有人比你更有理由鄙视你自己。当你拒绝做对自己有益的事情时,就像是在为你所有的缺点惩罚自己。相比之下,一条无害、天真而且没有自我意识的狗显然比你更值得善待。
那我们要怎么办?
方法很简单,但不意味着容易。
方法就在于我们刚刚讨论的意识,意识可以为我们所用,我们既然是因为意识到自己的邪恶所以讨厌自己,那么我们也可以因为意识到自己可以改变,意识到自己在努力去获得善。
在所有的故事里,人类堕落之后的所有事件都被描绘成人类以摆脱邪恶为目的的自我救赎。比如,一个崛起的强国渐渐僵化,而后有一个救世主降临,他展示了人类的自我修正的尝试。这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我们可以倒退,倒退到起点,这些自我救赎的目的就是在混乱中有意识地选择修正。
我们很容易相信人类都是傲慢、自我和自利的。但是许多人并不是这样的,恰恰相反,他们背负着沉重的自厌、自蔑、羞耻、窘迫等情绪,所以他们并不会夸大自己的重要性,反而会完全否认自己的价值,拒绝认真负责地照顾自己。他们相信别人不应该受苦,所以他们努力、忘我地帮助他人,甚至还把同样的善意延展到动物身上,但他们很少这样对待自己。
可是我们可以选择换一个思路:
面对朋友、家人或恋人,我在道德上有义务尽量维护自己,否则我就会成为奴隶,而对方则会成为暴君。当你被折磨奴役时,站起来为自己说话和为别人说话没什么区别。
另一个方面,我们需要照顾好自己,你需要选择对自己真正有好处的事物,即使这些事物不一定是你想要的或是令你快乐的。
可能这样的说法让你有些难以接受,为什么要选择自己不想要的呢?
我们可以想一想,给孩子糖果可以让他快乐,但这不代表你只需要给他吃糖就可以了。“快乐”和“好”绝不是同义词。你需要让孩子学会刷牙,或者让孩子在天冷的时候穿上他们不爱穿的羽绒服。你需要培养孩子具备道德感、责任心、自我觉察的能力和互惠互利的品质,这样他长大了才能照顾自己和他人。既然如此,你凭什么认为自己做不到这些就是可以接受的?
你需要放眼未来,想想看如果你认真照顾自己,未来的生活会是什么样的?我应该选择怎样的职业生涯,才能变成一个有价值和有益于社会的人?
我们承认自己内心的邪恶,正视自己,认真对待自己。只有当你熟悉了邪恶,你才能够在它出现时选择不去靠近它,甚至选择不去创造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