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中国北洋舰队和日本海军在黄海海战。
结果北洋舰队损失五艘战舰,日本也付出惨重代价。
李鸿章命令剩余船只躲进威海卫军港,不准出海迎敌。
日军攻下威海卫南北两邦炮台,调转炮口,向港内停泊的军舰轰击,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清政府轰轰烈烈搞了三十几年的洋务运动也宣告失败。
有人把责任推给李鸿章,说他消极避战,也有人指责是因为慈禧太后挪用海军军款。
但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原因。
甲午海战,中方失败的罪魁另有其人,这个人就是后来光绪的老师翁同龢。
甲午海战的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指挥适当的原因,李鸿章难辞其咎。
正是因为他的消极避战,才在威海卫被日本人包了饺子。
也有官兵贪生怕死的原因,比如广甲舰在致远舰被击沉后,“全军胆落,心愈慌乱”,仓皇逃离战场,慌乱中触礁。
济远舰也在受重伤的情况下拉起白旗仓皇而逃。
慈禧太后也确实挪用了海军150万两的军费,但这些和拨给海军军费1850万两来说,简直九牛一毛。
那么这么多钱,到哪里去了?
答案是全被翁同龢扣下了。
翁同龢和李鸿章是有宿怨的。
翁同龢的哥哥,原是安徽巡抚,在被太平军围困的时候,弃城逃跑,李鸿章一气之下,参了他一本。
翁同龢的父亲听到消息,气得一命呜呼。
后来翁同龢的哥哥虽然免了死刑,却被发配新疆。
所以翁同龢对李鸿章恨得咬牙切齿,狠不得寝其皮,食其肉。
后来翁同龢当了总理度支,专管军费的调拨。
李鸿章每次向他索要军费都被翁同龢以各种借口推脱过去。
所以那四年的军费1850万两,真正到李鸿章手的,微乎其微。
再加上慈禧挪用的,北洋舰队军费实是捉襟见肘。
当李鸿章当着慈禧太后面的指责翁同龢克扣军费的时候,翁同龢竟然大言不惭地说:“我只不过是为国家节约点钱罢了。”
水如天说:北洋舰队虽然号称亚洲第一舰队,但和日本舰队比起来,不管是在军舰的速度上,还是火炮的威力上都要略逊一筹。
所以在开战前夕很多人主张力避冲突。
但翁同龢却坚决主张开战,他对亲信说:“我知道北洋实力远不如日本,我就是要他李鸿章一败涂地,然后再看我如何收拾他。”
大敌当前应该同仇敌忾,但清朝大臣们却因为个人恩怨置国家利益而不顾,打击报复,岂有不惨败的道理?
李鸿章也许是中国近代背负骂名最多的人,但他实是有口难言,打掉牙齿只能往自己肚里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