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朋友圈被一个叫Ueli Steck的人刷屏了。这个人是谁呢?这个人是徒手攀岩界神一样的人物。
Ueli Steck出生于1976年,未满20岁就开始挑战让人闻风丧胆的艾格峰北壁,最爱的是完全不使用绳子保护的徒手攀岩和极端恶劣条件下的混合路线,在业界的外号是瑞士机器。搞户外的人基本就像听传奇故事一样听他的事情,而且他和我们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他曾两次获得过金冰镐奖;创造大乔拉斯峰速攀新纪录;连续攀登阿尔卑斯山82座... 他是单人徒手攀登领域的神。
然而,他在四月的最后一天在珠峰C1附近的努子峰壁滑坠身亡。
如果全世界运转着一部关于他的纪录片,此刻是无声无图像的静默,大家很难反应过来,这是事实。
我不是玩户外的人,听到这个消息第一个反应是:天哪...爱他的人要伤心死了好吗... 朋友说:你果然是个当妈的人了,正常的反应应该是”瑞士机器终于以他最恰当的方式结束了生命,好悲壮啊!”好吗...
年轻时候憧憬冒险的人很多,年纪越大越少。小时候认为是因为身体机能退化了所以才浪不动了,后来渐渐才意识到是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大。每当你走出冒险的一步,相比起失败对自己造成的伤害,你若是能够承担失败对周遭人的打击,那才是真勇敢。
Gibran纪伯伦有首诗特别有名,叫 (致孩子)。
Your children are not your children.
They are the sons and daughters of Life’s longing for itself.
...
You may give them your love but not your thoughts,
For they have their own thoughts.
You may house their bodies but not their souls.
...
这首诗在新妈妈中很红,大致的意思是养育孩子更多地只是把他/她带到这个世界,给他适当的庇护和机遇,但是他们仍然是独立的个体,有属于他们对立的思想、追求和生活方式。
但是亲爱的你们真的做的到吗?
别开玩笑了好吗。
如果孩子们最终选择了风险很高的职业或生活,我们尊重他们,但是也要训练他们能够接受我们的担心和牵挂。是的,大家昨天看到Ueli Steck的新闻都在膜拜他的事迹的时候,我就在想,OMG,怎样一个家庭和朋友圈能够勇于牵挂这样一个孩子。这是一个超级厉害的家族朋友圈,有钢铁侠躯干一般的精神力量。
有一部我非常喜欢的纪录片叫,讲的是三个登山者一起攀登梅鲁峰的故事,是真实的记录。看的我一把鼻涕一把泪,太震撼。非常非常推荐。
攀登三人组:Jimmy Chin,Renan Ozturk,Conrad Anker
这三个人中有一个人叫做Jimmy Chin,他是全球非常有名气的户外探险家,The North Face代言人,也是美国国家地理摄影师。他的迷妹遍布世界各地(确实也是我喜欢的型)。Jimmy从小在美国长大,但是他父母都是中国人。他接受传统中国式教育的熏陶,却最终没有压制自己的天性选择成为户外探险家。
Jimmy Chin
Jimmy在K7大本营写日记
在这部片子里,Jimmy勇敢、果断、坚强同时又非常能够随机应变。片子里记录了当年那次有名的雪崩,他差点就被活埋了,也记录了在距离顶峰100米处放弃的心路。但最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的一段采访。提及家人是否为他担心,他说,他妈妈说不希望看到他死在自己前面。后来,他妈妈离世了,他说,他觉得自己终于可以没有后顾地迈开那一步了。
登山违背了母亲的意愿,但Jimmy还是坚持下来了。
我不能想象要是我自己的孩子们成为探险家会是怎样一种体验,也不是很愿意去想。希望他们平平淡淡地过一生呢?还是活成人们传说中的icon呢?
你们是怎么想的呢?
但若是把我们的愿望投射在他们的人生中,似乎又是违背了纪伯伦的理论了嘛!
我有一位尊敬的业内前辈,她的孩子因为玩重型机车出了车祸去世。眼见了她很多很多年的痛苦,一直穿着她儿子生前的衣服睡觉,我内心一直有个潜在的声音在呼喊:以后我的孩子可千万别去玩什么重型机车啊!但回头想想,世间祸端这么多,也许命定有数。
这么想来,也许相比起那些攀登在岩壁、驰骋在赛道上的玩命高手,更厉害的是背负着随时可能到来的厄运的家人。不管是天生就能接受冒险的父母,还是后期被孩子磨练出的父母,都是那么那么厉害的人。
人活着不一定要有孩子,但是一旦有了必定会多了许多夜不能眠的可能性,这种刺激也好像攀岩一样,是我们很丰富的体验,可不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