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电影有“摔爸”,韩国电影有“隧道”,观众们总在说,为什么中国电影市场类似于“小时代”,“爵迹”等电影能大行其道,似乎只要电影里C位是流量小生,票房就不愁卖,人们用拷问中国足球的方式拷问中国电影,直到今天我看到这部电影《我不是药神》。没有流量小生,没有大IP,没有炫目的特技,只有一个曾经发生过的故事。
主人公程勇,一个卖印度神油的老板,婚姻失败,店铺入不敷出。“格列林”是一种白血病特效药,国内一盒卖4W,很多白血病人最开始为了维持生命,卖房卖地,最后落得家破人亡。但是印度有个药厂生产的这种特效药只要国内价格的十几分之一,药效基本一样。但是国内基于品牌和专利的原因,禁止这种药物进入中国,并且还有一条是走私药物和贩卖假药的量刑是很高的。一个白血病人找到程勇想让他去带点药给自己吃,后来因为白血病人数量众多,程勇在国内只卖5000元,因此发家致富。但是这条盈利渠道被另外一个卖假药的利用威胁手段抢了过去,但是他并没有将真正从印度的药卖给患者,而是加了一倍多的价格卖假药,导致最初和程勇合作的白血病人去世。而程勇最后醒悟过来,自己贴钱给他们再次从印度带药回来,每盒仅售500元,但是最终还是被抓捕归案的故事。
主人公不是不知道刑法的严酷,最初看到患者们欣喜若狂,仿佛自己是他们的救世主之后,对于自己的定位仍然是一个卖壮阳药的。真正开始面对生活,他看到繁华的生意背后的真相,刑罚等着他,他害怕了,屈服了!他选择了逃避!但是生活给了他一个橘子(假药贩给了他200W),立即回抽了他痛彻心扉的耳光,看过了生与死,就不能再面对普通人。做过了一次救世主,就再也不能做人了!
人能不能成为神?世界上的英雄主义只有一种,看透了生活真相依然热爱生活。吕受益(和程勇最初合作的病人)死后他想重新做一个救世主,即使他知道早晚都会有那么一天会被抓,他就如“辛德勒名单”里的主人公一样,每个月贴几十万的钱去救那一千多人。但是他能救一千多人,他能救一百多万人吗(目前中国的白血病人),他已经成为病人们的救世主,成为一个试图一己之力救赎那些被只为资本利益而忘记生而为人却又缺少人性的药企和假药贩伤害的穷苦人。
假药贩说的对,白血病人得的其实不是白血病,是穷病!穷是一个死胡同,就好像碰到推销员推销产品,你说我在考虑也好,我不需要甚至说我已经买过了也罢,推销员还会继续告诉你产品的优势以及你为什么会需要。但是,你说:“我没钱,我买不起”,别人会掉头就走。中国有句古话叫救急不救穷,但是人!终究有着人性。时代,命运,社会的大潮流中,有着太多的无奈,这些挣扎在底层的小人物们,他们唯一的想法就是“不想死,想活着”,即使活得那么卑微,活得那么低贱!最开始程勇在印度药商面前只是一个利欲熏心的中国代理商,故事结尾,在法庭上,即使他不愿意承认,他已经是病人们的救世主。
当然,我不想去评论为什么一个药厂这么的黑心,需要把救命的药卖这么贵!这部电影把正规药厂推向了群众的对立面。但是有一点我们忘记了,那就是药本来就很贵,而且药本来就应该这么贵。作为靶向药,之所以贵并不是贵在一盒药的制作成本有多么昂贵,需要使用多少名贵的中西药材。因为人们在吃这颗药的时候,这颗药已经是“第二颗”了。为了要研究出“第一颗药”,药企需要花费难以计数的时间成本是金钱成本,之所以贵,正是贵在于药的难得性。如果药不卖得贵,药企何必花大精力和大价钱去研制这种药呢?病人们也只能继续承受苦难之中,所以这是一个死循环!
有的人,为了一己私利,谋财害命,这是人性!但是,平凡的世界里也会存在英雄,为救人一命,甘愿铤而走险,这同样是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