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
我有个朋友,一年多未见,见面的时候,发现他长胖了不少。
他见到我,也感慨于岁月这把杀猪刀只在他身上留下了痕迹。
当得知我一直有健身的习惯,他也办张健身卡。
第二天,就跟我说,趁着中午上班的功夫,
去周边健身房考察了一圈。
过了段时间,我以为他已经办卡开始锻炼了,就问起他这件事情。
“我本想中午去的,结果发现中午太困了,需要午休。下班了又得回家,没有时间,所以就算了吧。”
我在我这个朋友身上看到了好多人的影子。
有个朋友,办了健身卡,也时不时朋友圈健身打卡,
可我在她朋友圈见得最多的还是和朋友的聚餐,
今天烧烤,明天火锅,后天酒吧。
这是间歇性减肥,持续性胡吃海喝。
还有的人,每当交房租、还信用卡
或者去商场购物,
就会发出收入太少,钱不够花的感慨,
同时萌生出想要做点兼职的打算。
A君是我以前的同学,我俩关系还算不错。
工作后,常和我诉苦,抱怨挣的低,想找份兼职干干。
我给他推荐了几种,但他说得自己没时间。
一开始我以为他真的是家务事多,因而没有时间,
可后来才知道,他晚上得“吃鸡”、“王者荣耀”,
之后还要看抖音,玩快手,睡前再看会网络小说。
这么“充实的晚上”,当然没有时间了。
这是间歇性想挣钱,持续性自我颓废。
现在有很多畅销的励志书,
也有很多的励志演讲,
看完后,感觉热血沸腾,
全身布满了能量。
尤其是一些市面上的“赋能”培训班。
培训导师在课程中通过各种方式,
让学员在现场鸡血满满,
恨不得下课后立马去制定目标,全身心投入到目标的实践中。
然而这种鸡血并不能持续很久,
在热血与激情过后,依然回归到本初。
原先该怎样,依旧怎样。
也就是所谓的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
02无法逃脱的魔咒
看看周遭的人,似乎很多都没有逃出
“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的魔咒。
这是为何?
人的本性即是不断追求即时的满足感。
相对于阅读,打游戏更能获得即时的快感和反馈,
从游戏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
相对于长时间见不到效果的健身,
一顿饕餮大餐,能够立马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
相对于学习,一部经典大片更容易引起视觉上的享受和满足。
追求即时性的反馈,从中获得满足感,这是人的本性。
不论是励志书、励志演讲还是鸡汤满满的培训课,
终究不是持续性。
我有个朋友比较好学,经常参加各种培训班。
在培训课上,他总能能量满满,发出豪言壮语。
可这种激励只能持续很短的一段时间,
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激情也逐渐褪去,
不再那么有动力,渐渐也恢复到原状态。
一本励志书,当时看完可能充满拼搏的动力;
一次励志演讲,听完可能立马想去学习;
但这种动力能持续多久,全凭个人,并不能有一个长期持续性的动力源。
大多数人之所以不能找到一个长期的动力,
是因为没有清晰的目标。
“我回去就立志学习。”
“我回去就去谈客户。”
“我打算看完100本书。”
这些虽说是目标,
但目标太模糊,不够具体。
时间一长就容易懈怠。
03逃出魔咒的方法
对于“间歇性踌躇满志”,并不是没有避免的方法。
第一个方法是找高收益、长半衰期的事。
采铜在《精进》中提出一件事应不应该花时间和精力去做,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
一个是这件事带来的收益大小,这个收益可以是心智、情感上,也可以指的身体、物质上。
比如打游戏的收益高,因为能获得即时的游戏快感。
学习也是个高收益的事情。
第二个是这个收益随时间的衰减速度,称为“收益半衰期”,半衰期长的事,影响时间更持久。
有些事情获得收益的时间很短,比如打一场篮球比赛、看一场电影,结束后的那种愉悦感很快就容易消失。
而阅读、健身,所得到的的愉悦却能持续很长时间。
因此要找高收益、长半衰期的事情,而尽量避免做低收益、短半衰期的事情。
阅读、学习等都是属于这类事情。
第二指定明确的目标
很多人常立志,却不能立长志,
是因为目标不够清晰、具体。
执行起来难度太大,或者无法适从。
按照smart目标制定法,
一个好的目标要是具体、可衡量的、可以实现、有目标相关性以及有截止日期。
如“我要减肥”,就不是一个符合SMART的目标。
按照上述原则,则应该是:
到下个月底,我要减重10斤,每天要锻炼1小时以上。
当把目标分解,细化到能够每天执行的时候,
就比较容易一点点的进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