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听 凯叔讲《西游记》音频
《绿野仙踪》:阅读 北京出版社·美绘本《绿野仙踪》
犇犇的一句话
20171020 入睡前,犇翻看《绿野仙踪》,这本书看看停停有好长一段时间了。在读完《汤姆 索亚历险记》后,犇打算把他看完。情节有些忘记了,他翻看着,说:“这和《西游记》很像,都是四个人,都是慢慢凑齐的。”于是,我萌生了带着小犇一起比较阅读这两本书的想法。不太会做,但是,一定做!这个尝试一定是粗糙的,也一定是弥足珍贵的。
我计划先用两张图,带领小犇把两个故事的梗概理出来。在整理的过程中,在思考如何进行对比。我深信,小犇的发现会比我多。
百度是个好帮手
百度到八十一难,打印出来,计划是让犇犇选择他印象中最深刻的降妖章节。
20171023 一边泡脚就一边在八十一难的目录里,把他印象深的画出来了
。
可是我发现,这和《西游记》的故事讲述是有差异的。这个是从唐僧为主开始,而《西游记》明显主角是孙悟空。
于是,我又想,可以带着他两线走,然后合一。
书,是可以读薄再读厚的。
20171024 犇说:“《西游记》取经一共有四步,第一步出国,第二步收徒,第三步除妖倒换通关文牒,第四步拜见如来,求取佛国真经。 ”
完了?
完了!
好吧,你是孙悟空的速度啊!人家千辛万苦,历尽九九八十一难才取得的真经,你就四步。请允许我不厚道地想起“把大象关进冰箱总共需要几步”了。
忍住笑,告诉他:“你看这就是把书读薄。你听了接近一个月的《西游记》,吴承恩写的那么大一本,你就可以一句话给概括完了。”
那我们再把书读厚吧。你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故事,给我讲讲。
犇犇选择了收太上老君的青牛精那段,因为他觉得这妖怪是把天上的神仙都请来了还没有抓住的。同时,他还讲太上老君就是老子,老子出函谷关留下《道德经》之后就变成了太上老君了。哈哈……
音频都收录在印象笔记app,在此就不再翻译成文字。
目录是个好伙伴
开始画故事流程了。我想到了把人物图片打印出来的办法,这样好歹小犇兴趣足一点。还是选用了我们小时候的最爱86版的剧照。
20171025+20171026 把孙悟空单独的部分加进去。然后让找犇找到唐僧和孙悟空的并线就是在五行山收徒。带着他一起画图,完善简版西游记框架图。
我就是带着他对照着百度出来的八十一难和凯叔讲西游记的目录,让他选出他印象最深的六次降妖。让他初初地感受到“目录真的要好好地用。”
写完后,犇犇说:
“ 目录可以帮我们省脑子。
在1000页的书里面小一个故事,通过目录找到页数。
我写的《克尔森童话》里就有目录。”
好了,《刻意学习》里有个观点是不要等都准备好了再开始做,能做什么就马上开始。于是,我们的第一次比较阅读就这样开始了。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留意接下来的《西游记》&《绿野仙踪》(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