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玫瑰考上了最喜欢的学校,照原来我说好的,我做了一套哈利波特的小木头人儿送给她。每天晚饭后扎着牛仔布围裙在厨房桌前做一点儿,涂涂抹抹。
小猫的身后,本应放它的主人Hermione Granger,结果放错了,放了Luna Lovegood。 Hermione 是棕色蓬乱发的小姑娘,Luna 是细软柔顺金发的。好吧,金牛座的我,本可能会强迫自己费劲吧啦重拍一张的,但最近的人生目标是 “不要让‘最好’ 成为 ‘更好’ 的敌人”,所以,也试着率性而为一把,知错就不改了?
不知道为啥,画他们表情的时候挺过瘾。
有朋友问我,美国申请大学可能要注意些什么。我试着总结一二?
1. 标化成绩。标化不是万能的,但没有它是万万不能的。除非你得过其它特别厉害的奖。一般来说,好学校对成绩要求普遍是,SAT1450或1500分以上。如果你是亚洲面孔,那低于1540可能就更不好使。
SAT 要考出好分儿,就做真题。 SAT 本身题目并不难,内容跑不出那几种。关键就是要掌握题感,所以就得反复多做。只买College Board 自己出的真题。其它出版社编的啥模拟题都不够贴切。 College Board 网站上也有,Khan Academy网站上也有。都不用花一个子儿。目的是让家里没条件的小孩儿也可以做上真题,不被输在起跑线上。这也是美国招生官不仅仅看标化成绩的一个原因:知道有的人家儿的小孩儿,有钱有时间可以反复刷题得高分。家里条件不好但天赋好的小孩儿,可能没钱没时间刷题,吃亏。
2. 学校学分。包括你的学分在本校的排名,和你修课的难度。分儿不是绝对的,招生官对于自己划片儿的高中都很了解行情,知道哪个学校的学分有通胀有通缩。
3. 老师/朋友/同学推荐信。
4. 课外活动。
5.各种奖。
6.面试。
7. 运气。包括但不仅包括年份,地理位置,性别,族裔.....
8. 除了以上公开透明的七条,每个大学招生办都心照不宣的一大堆潜规则: race, legacy, alumni, development case, celebrity, athletes, awards, community service.
孩子和家长要自己看几本儿这方面的书,就能整懂,不用找包装公司。如图这本书,两位作者是哈佛研究生院的招生官,和佐治亚理工的招生官。多年第一线经验。写得一语中的。去掉索引啥的,只有193页,耐住性子读完,外行也有可能变一大明白。
如果真好好儿读进去,这一本书可能就够。实在不放心,还有三本书可以试一试:
1. 《The College Conversation》by Eric J Furda. 我觉得这是 The Truth about College Admission 的延伸版,把好多东西进一步摊开了揉碎了再磨叽一遍。
2. 《 The Price of Admission --- How America's Ruling Class Buys Its Way into Elite Colleges, and Who Gets Left Outside the Gates 》 by Daniel Golden.
3. 《 The Gate Keepers -- inside the Admissions Process of a Premier College 》by Jacques Steinberg. 这两本书坦白讲了好多美国的中产阶级/精英阶级,是怎么在升学规则里玩儿的小故事。 帮家长褪去天真。
每一个考学的孩子,都活得像一支队伍。心疼他们。好好儿的一小孩儿,在应试这一条长长的残酷的流水线这头儿被扔进去,从另一头儿气势磅礴地被吐出来,已成为一白白胖胖的儒士。人生而自由,却又无往不在枷锁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