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杨贵妃是个胖美人,唐玄宗为她在骊山建立行宫,供她夏天避暑,那么杨贵妃是怎么避暑的呢?
时间来到,大明正统年间,正统是明英宗朱祁镇的年号。
骊山上,一个石窟忽然裂开了一道缝隙,此前那个石窟一直被一块厚重的巨石门挡着,山下的村民虽然好奇巨石后面有什么,但是碍于村民都不会乾坤大挪移,推不动石头,所以只是好奇而已。
这次石门自己开了。
有上山砍柴的村民好奇的往里面张望,村民不敢进去,怕石门后面有啥洪水猛兽。
这时候有人想起村里有个胆大的人,天不怕地不怕,这人姓刘叫刘瑞五。
刘瑞五自小读过一些书,性格豪纵,颇有古代侠士之风。
被村民邀请,刘瑞五决定前去探个明白。他约了五个喜欢热闹好奇心重的村民,携带酒食猎具,去石洞探险。
通往石洞的山道崎岖,荆条乔木塞满山路,他们攀石附木,很艰难的上了山。
那个山洞往里望去居然很干净,洞口地上铺的白石清洁干净,路上没有杂草,异常干净,仿佛有人常在那里走动,几个人心里暗暗诧异。
又往前走了大约一里地,到达山洞。
从缝隙朝里窥看,漆黑一团。
五个人中有胆小的开始打退堂鼓了说:五哥,要不咱回去吧。
即使那些一向以大胆著称的人,此刻也有些胆怯。
毕竟,让他们去荒山野岭探险还能有点把握,去这种深山中明显不该有人居住,但是又好像有人的地方,每个人都觉得后背发凉,大家自小总听老奶奶讲深山老林住着妖怪的故事,狼虫虎豹他们不太怕,妖怪这种明显传说中的东西,他们,有点怕。
但是刘瑞五越来越兴奋,大喊道:“不探明洞中奥秘,回村有何趣味!”
说完
便点亮火把,蹦跃向前,带头进入洞内。
众人一看只好跟进,有三人实在胆小,就留在洞口,只有俩人跟着刘瑞五进入山洞。
洞口很窄,大约只容许二人并肩,越往里走,山洞越宽,能容纳一辆四匹马拉的车。
路两旁的石壁,洁白晶莹。火把照上去,石壁上画满了一幅幅壁画。
刘瑞五说:“环境还真不错。”
说话间,他向洞里的脚步明显加快。
曲曲折折忽然来到一道门前。
门用青玉制成,上有隶书数行,墨迹犹新。大家用火把照着读道道:
朕与妃子每遇盛暑避热此间,共享洞天之福,于兹五年矣!风流潇洒,不啻神仙。汉武白云乡,遂非所羡。但恐千秋万岁后,罕有知吾两人相得之欢者,爰命良工置石像于内,以流传不朽。间与妃子流览其中,不禁相视而笑,几忘其身之匪石也。
文末写着末署:天宝十年秋七月御笔。
几个人人面面相觑,这写的啥啊。这几个字众人只认识个于字,还是在街头听评书相声,一位先生姓于才记住这个字的。
不过刘瑞五是认字的,他在小时候家里条件好在私塾读过几年,大家催促他解释一下上面写的啥,刘瑞五说这是唐明皇写的,唐明皇就是戏里评书里扒灰娶儿媳妇那个人。
他说他经常和他儿媳妇在这儿偷偷约会,快乐似神仙。
那两人痴笑道:这故事好像讲的是五哥你和张寡妇的故事啊。
刘瑞五笑骂:去去去,别胡说,我和张寡妇清白着呢,白天我一步都不登她家家门。这上面唐明皇还写了,他给杨贵妃雕一座玉像,就在里面。
众人一听,还有杨贵妃的雕像,那么还等啥,咱们必须去瞻仰一下杨贵妃有多美啊。
众人来到门后面,眼前豁然开朗,前面是一个小广场,好像有上千平那么大,广场中央放着一个很大的宝座,左边晓妆阁,一个石美人轻挽秀发,对镜而视,十分可爱。
旁边有着两个宫女,一人手捧盛水器具,侧立面作向前欲倒水,另一宫女跪在地上捧着贵妃的秀发,原来不是贵妃出浴而是贵妃洗头。
大约杨玉环离开寿王府时,寿王问她:你干啥去,杨玉环说:我去洗个头。
贵妃身后站着一人,头戴唐巾,身着便服,一手捻着花白的胡须,这应该便是唐明皇了,他好像在同杨玉环说着什么,神色亲热。
右边是浴池,画面为之一变,用绿玉当池水,铺满池子,翠绿翠绿的,那些玉石居然有水波荡漾的意思,旁边站立两个侍者,手捧浴巾佩带,眉宇间笑的春风荡漾。
池水中也有唐明皇杨贵妃的雕像。
唐明皇与贵妃的身体,用白玉雕成。唐明皇赤身在池水中,脐下淹没在水中,侧首而坐,对着杨玉环,似笑非笑似乎在说:来啊。来玩啊。
杨玉环坐在小石床上,款去上衣,身体清晰可见,不胖,身体该丰腴些而已。
黛眉低垂,乌发松弛,纤纤玉手摸触腰间绣带,一副欲解而不胜其羞的神态,裙子下一双纤足褪去鞋袜,已经出卖了她。
刘瑞五等三人人正想仔细欣赏一下唐朝的雕塑艺术时,忽然一道帷幕自天而降,同时洞里发出山崩地裂般的巨响,大夏天的一阵阵冷风竟然吹得人遍体生寒,众人禁不住恐惧发抖,纷纷向洞外跑。
刘瑞五胆大,也感到心惊胆战,跟随众人跑出洞外。
另外俩人刚出洞门忽然面色铁青,流口水,倒地不起,好像中毒又像中邪。
刘瑞五和东外的两人,赶忙扶着两人把他们送回家。
第二天,两个人都死了。
死者家属把刘瑞五告到衙门。
县老爷升堂问案,刘瑞五将事情经过叙述一遍,另外两个没进洞的乡亲也证实了他说的话。
县老爷派人到现场勘验,发现刘瑞五没有说谎,就罚了他一百两银子,给那两个死者家属每人25两,就结案了。
后来刘瑞五出门经商,居然暴富,娶了张寡妇十八岁的女儿,在县城买房子置地,离开了骊山脚下的老家。
那座山洞,县老爷以邪祟为名命人封死,洞顶原来有【天宝遗迹】四字,县老爷也命人用黄泥抹去痕迹。当地一些些樵夫牧童虽然仍能认出石洞的遗址,但是碍于这个山洞凶名在外,谁也不敢靠近。
景泰三年,骊山这个山洞,忽然莫名其妙的一声巨响,塌陷了,当地人传说是雷神爷看不惯洞中邪祟于是降下了天雷,过了些年当地人再也找不到那个山洞的所在了。
这个故事来自清朝的笔记小说《萤窗异草》。
文:薛白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