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梳理思考内容分析解答
深圳市光明区马田小学赵兆炯
一、您专业发展目标定位是什么?
答:从业9年,从一名普通老师慢慢成长为现在有经验的教师。如今,我专业发展目标定位是成为一名小学数学名师,走研究型教师发展的道路。我个人认为教师大体可以分为普通教师、优秀教师和名师。优秀老师的标准很多,但在我看来,至少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第一,课要上得特别棒,棒得让学生每天都盼着上他的课。会上课,这是优秀老师最直观的一个特点。也是最容易被学生追捧的原因。如果学生通过第一堂课就佩服你,下课铃声响起的时候,教室里一片叹息,下课后孩子们纷纷去看课表,看第二天你的课是什么时候,那就成功了。当然,仅仅是第一堂课上得好,学生对你的崇拜显然不能长久,我们要追求每一堂课都精彩。不同的老师,其精彩的侧重点也许不同,比如有的以幽默见长,有的以逻辑取胜,有的富于思辨,有的善于抒情……另外,视野开阔,信手拈来,将知识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甚至与学生的生命共鸣,等等,这些都能够使课堂精彩纷呈。
第二,所教学生的成绩也非常好。作为对学生负责的老师,不必也不应该讳言考试成绩。哪个学生到学校来不是希望考一个好成绩?哪个家长把孩子送给你,不是希望你给他的孩子一个好成绩?一个优秀的老师,没有令人信服的考试成绩,其“优秀”必然会大打折扣。
我还要特别强调的是,精彩的课堂与出色的分数,这二者对优秀老师来说,必须同时具备。有的老师课上得好,却考得很差,那不是真正的课上得好,也许不过是哗众取宠,以廉价甚至低俗的“幽默”博取学生的喝彩。有的老师考试成绩好,但课却不受学生欢迎,因为他的分数是靠“题海战术”靠“加班加点”得来的,这样的老师也难以说是真正的“优秀”。
第三,班主任也当得非常好,能够带出一个蓬勃向上的班集体。优秀老师应该具备综合的优秀素质,显然就不仅仅是学科教学过硬,还应该擅长当班主任。班主任不但能够让一个老师真正深入学生的心灵,享受仅仅作为科任老师而不能享受的来自孩子的快乐,而且能够检验出或者说展示出一个老师全面的教育素养。
然而,我要目标是要成为名师,当然名师也是优秀教师。在我看来,名师与优秀老师的区别并不在于是否会上课,是否有令人信服的教学质量和是否擅长当班主任,而在于是否有更大的影响力。所以,名师的条件还得加上:第四,“能说”;第五,“会写”。
这里的“能说”,指的是演讲能力或报告能力强,能够通过演讲或报告传播自己的教育智慧;再说具体些,要有思路清晰的概括能力,要言不烦的提炼能力,逻辑严密的分析能力,绘声绘色的叙事能力,等等。会上课的老师一般也会演讲,但也不一定。因为听课的对象是学生,而听讲座的往往是教育同行;上课更多的是把教材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讲座则是将自己的教育实践展示给老师们。我见过这样的老师,课上得好,分数也考得好,带班也很不错,但就是不会作报告,面对下面黑压压的老师心里便发怵。于是,这样的优秀老师便只能在校内或学校附近有限的范围内有影响。但是,通过报告,优秀老师则能够直接将自己的教育经验、教育智慧、教育思想向全国的老师们宣讲,影响力自然扩大。
这里的“会写”,指的是写作能力强,能够把自己的教育案例教育感悟教育反思等写下来,通过发表文章出版著作产生积极的社会影响。仅仅通过做报告开讲座,面对面影响的老师也是有限的,而通过文字传播,其影响则可以超越时空。无法想象,如果没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给青年校长的谈话》、《帕夫雷什中学》等著作,我们怎么可能知道苏霍姆林斯基?又怎么可能了解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智慧?所以我曾经说过,苏霍姆林斯基是自己“创造”了自己。通过什么“创造”?当然首先是他一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但还有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就是他的几十部教育著作。如果说他生前的影响力不仅仅是他的文字的话,那么几十年过去了,现在他所拥有的国际影响,则主要是源于他那百科全书式的教育著作。同样的道理,一个名师,往往是通过报纸、杂志或出版社,让自己产生越来越大也越来越深远的影响--而这,正是名师区别于一般优秀老师的地方。
名师的特点当然不只是上面这些,比如还有教育爱心、高远理想、开阔视野、独到思想、科研能力等等。但我觉得,这些都可以通过上面所说的五点体现出来。我的目标定位是要成为一名小学数学名师,当然名师也好,优师也好,都是一种自然而然瓜熟蒂落的成果,并不是对功利“孜孜以求”的结果。我相信只要守住自己朴素的教育心,善待每一个日子,呵护每一个孩子,岁月总会给我们以丰厚的馈赠。
二、在您的成长过程中,哪几位教育家对您影响最大?
在我的成长历程中,遇到了许许多多的教育家,虽然都给我专业上的启迪,但是我觉得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叶澜先生。叶澜,中国著名教育家,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名誉所长。她和“新基础教育”让我对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自从加入“新基础教育”研究后,我和孩子们每天都发生着可喜的变化。因为我的教学观念的变化,孩子们也在悄然改变着, 感谢“新基础教育”提倡的“五还”理念,“还时间”,让老师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考;“还空间”,让老师拥有个别学习、小组学习、学生执教等丰富的活动形式; “还工具”,让老师在教学中不再单纯注重知识内容,而是通过“教结构-用结构”,让学生自己提炼和运用文章; “还提问权”,让学生在预习基础上独立提出问题,质疑与他人不一样的观点; “还评议权”,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进行自评与他评,也培养了他们学会倾听的好习惯。“新基础教育”,让每个孩子都有了一个昂扬的姿态!我们感受到学生那点点滴滴的生命气息正从课堂上破土而出,“为学生上课”,这朴素的追求已经深深地融入我们的课堂追求中。在假期里只要我一有空,我都会读叶澜先生的著作,并把感悟记下来。
(一)教师应清楚意识到教师所面对的对象独有特征
教师职业的独特在于我们面对的是儿童,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和生命发展。我们面对的是鲜蹦活跳的生命,一种独特的责任担当。叶澜教授说到学生生命是做柔润的,也是做脆弱的。有些东西一旦被打破,很难再重新修复。一个人一辈子能够遇到一个好老师,是他的福分。
(二)不做教书匠
传统意义的教书匠,即把已有的知识传递给学生。做到不把知识点教错,力求教好。当今社会,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我们越来越容易获得知识和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知识信息也在不断的更新,我们作为社会人,作为教师,我们不仅仅只是做知识传递传递者,在我看来,无论是于自己,还是教育自己的孩子还是学生,教育就是要引出潜藏在孩子身上的潜能,让他拥有好品质,养成持续的好习惯,让他拥有对学习的热爱,学习策略的调整,对所爱事物的热情。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当一种教育能够让孩子热爱生活,热爱这个世界,这种教育就是世界上最美的教育,也是真正的教育。
(三)当代教师的使命
所以叶澜教授在文章中写到:当代教师的使命是让学生适应时代的需要,活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实现人生的价值以及他对这个社会应尽的公民的责任。
(五)教师应该在职业中表现自我
叶澜教授在文章说到,教师是育人的职业,作为教师首先要自己活得像个人,才能对他人产生影响,自己活得像个人,并非说像个圣人,而是说活得很真实,很努力,以及有信仰,并一直在践行生活的智慧,为生活的美好而努力。我常常也和自己的孩子们说到,作为老师,也有缺点,也会冲动,但是我会冷静下来。与学生打交道,更要做一个真实的人。
扎实的专业功底是站稳讲台的最基本的一点。但是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在学生面前是以全部的人格,一言一行呈现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对你的敬意,反抗或是喜欢都不仅仅是因为你的专业而是你的全部人格。
这让我想到了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教师上课就是表现自我,教育行家的教育技巧最主要的特征就是表现自我,把自己的精神财富展示给学生。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育风格,而这是基于每一位教师的不同爱好,个性和知识背景。我们可以像优秀的名师学习经验长处和课堂艺术,可以模仿,但不能[迷失]自我,但是最终我还是我,唯一的我,每时每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最终把这个完全属于自我的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
(六)教师如何在生活和职业中发展践行全人发展
外在一些客观条件我们难以改变时,我们自己可以从主观自身改变。我想第一点就是终身学习,不断更新自我,应对时代、社会学生的变化。精进专业的同时,跨界了解学习,接纳包容。其次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同时反思生活中如何践行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如何带领影响自己的学生们践行每日一小步。比如日月年时间规划,每日反思和定期复盘,每日学习计划调整。我们自己要去做,反思,才能更好的引领身边人。
叶澜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要想让一片空地不长荒草,唯一的办法是给它种满庄稼。让我们齐心协力在孩子们的空地上播撒善良、博爱、宽容的种子,那么,他们一定能结出累累硕果”。因此,在教学工作中我需要精益求精,需要对优秀和卓越的不断追求,唯有用心去做教育,方能静等花开
三、您的教学风格和教育主张是什么?
(一)教学风格
本人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形成了“激情、厚实、善变、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
在课堂教学中,本人坚持以自己教学的“激情”来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以“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打造厚实的基础,以“诱导、多变”为切入点,以“能力”为目标。经常对课本的定义、公式、习题等进行逆向变换教学的尝试、探索与研究。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意识,使学生会学、乐学、善学和博学,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
数学是一门较枯燥乏味的学科,而老师饱满的教学激情,善用幽默风趣的数学语言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启迪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在快乐、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掌握知识,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数学是一门强调严谨的逻辑思维的工具性学科。它要求学生掌握牢固、扎实、全面的基础知识,有了厚实的基础知识,才能提升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如果说数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最好载体,那么,“诱、导、变、趣”的教学模式,以点带面、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一题多变,由易到难,深入浅出,层层推进的课堂教学方式,就是使学生形成逻辑思维的外在表现,就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最好抓手。
本人正是形成这种“激情、厚实、善变、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一直深受学生的喜欢,也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得到同行、学生、家长的认可与肯定。教学风格的形成是一个学习、总结、积累、反思和提炼的过程,风格的形成,没有句号,只有逗号;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虽然三年省级的名师培养学习生活即将结束。但是,自己的教学风格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必须要按照省名师培养的要求,一定要不断的再学习、再总结、再积累、再反思和再提炼。
(二)教育主张
从业九年以来,我一直把“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作为我的教育理念,我一直相信,每个孩子身上都有他的闪光点,老师这个职业就像是伯乐,不停地去发现孩子们的闪光点,给予他们发展的机会,培养一批又一批的千里马。我职业的幸福感,都来源于孩子的点滴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