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广场上,人挤人,你不知道方向在哪,但是如果你站得更高一点,看的更远一点,你就知道周遭的拥挤对你来说,毫无意义。
——熊培云
打卡项目
1、每天7点前早起并完成今日三只青蛙
第一只 输出对IEG重点客户的核心资源打包方案,于上午与对方电话会议推广完成
第二只 下午三点与张老师会面,讨论成长系列分享会的具体执行方案,谈判目标必须落到时间点
第三只 与下属小E沟通完成联盟运营目标,确保他明白方向和项目意义,并向我输出打法和执行目标
2、每天听古典“超级个体”课程,或者写作1000字
3-3 《今天,驱动你早上起床的到底是什么?》
听课笔记:
主要观点:职业分为生存期、发展期、事业期。生存期解决现金流问题,发展期超过收入看增速,找到驱动成功和幸福感的内在因素,事业越过外界的评价,回归自我内心。
个人觉得今天的分享不是特别干,有些湿答答的。希望被老师选中留言互动。
坦白说,就算工作40岁都处在生存期的朋友,也有不少明白这个道理,但是并不是他们往往没有足够的自律性和目标感,比较缺少主见和内驱力,这正是他们跨不到发展期的根源。在这种情况下现金流问题一辈子都会是一个大问题,现金流问题解决不了,我们没有办法求全责备他们不能超过收入看增速。工作之外照顾家庭足够花掉一个普通平凡的女人所有的时间了,这个时候她们很难余下时间来不考虑收入而是增速。
我举两个身边的例子:
有个朋友小A,在外企做行政工作,收入算是一般,业余研习德系芳疗和塔罗牌,师从业内知名大师,小有所成。我一直鼓励她把爱好变现,而她自己也热爱业余爱好,多年来缓慢地用自己的方法推广变现,结果见效一般。这个朋友的现金流并不差,够得温饱有余,她也明白发展期和生存期的道理。但是她仍然没有能力的技巧突破心理上的设限,把爱好脚踏实地的去变现。这就是什么道理都懂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她需要的不是道理,而是突破的方法。
另一个朋友小B,她先生收入较好,足够养家,但是她生完孩子还是决定回到职场,然而她很不喜欢自己的工作氛围。对她来说工作是与社会保持接触的一种方式而已,不至于让她的生活仅仅只有尿布和烟火味。她也已经完成了生存期的目标,却进展不到发展期,对她来说成功的驱动力从来不在工作本身,而在家庭的融洽和亲人之间的感情。然而如果辞职在家,在非常多的样本中间,我们可以见到,对家庭关系恶化的可能性更大于优化。所以对小B来说,继续工作并能增加她的幸福感和成功的驱动感,不工作似乎也不是好的选择。她也没有办法跨入发展期。
对于这两个案例来说,都不是老师说的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人,她们是职场中的八九成,工作中庸平凡,内心有一定的热情和想法,但是并没有达到要争强好胜的地步。她们突不破自己的生存期,往往不是因为没有第二身份的能力,而是没有找到方法。
总的来说,今天老师的分享有些过于鸡汤,而缺少了一个瓷实敦厚的汤勺。鸡汤香浓,但烫口,难以喝到嘴里呀。